一书一茶一世界
文/丹老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随笔》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三辑是四篇评改类文章。对于自己的读和写有很多指导性意见,记录下来,作为备忘。
一、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
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先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写这一篇,思路是怎样开展的?换句话说,是怎样一步接着一步想的?如果能够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对读和写都有很大好处。
我们听人家说话,读人家的文章,或者自己说话,自己写文章,往往觉得很顺畅。要求读和写的能力逐步长进,必须能够回答为什么这样就顺畅,那样就不怎么顺畅,必须说得出个所以然。这是基本功之一。
练习这项基本功,得注意思路的开展。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
二、评改《最近半年工作情况汇报》
叶老先生在评改这篇文章时极其细致,全文共十三段,分段、逐句评改,并且呈现出来修改后的文字,就像是我们平时引导学生练习的修改病句一样。对于我们的写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在第三、四段段评改中采取了两段合并的方法,因为总结、汇报之类的文章不宜写成流水账,要把次要的东西概括起来,一笔带过,不必逐一罗列。
这篇汇报有一部分是批改学生习作,叶老先生评改本篇中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那就是: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总结为一句话:尽心尽力地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学生真正不需要教了,这才是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大成功。
三、评改《当我在工作中碰到困难的时候》
这篇文章的形式跟上一篇基本一样,不同的是这篇先总论后分段评改,上一篇反之。叶老先生说作文动笔之前,有两件事要注意:一是认定对象,一是辩明用意。作者决非无所为而为。
换句话说,就是有的放矢。对象和用意是作文的“的”,认定了,辨明路,要写什么,不要写什么,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才有依据。也就是取材和组织的依据决定着文章的好坏。练习作为要明白这个道理,还要在实践当中养成习惯。
四、评改《雷锋式的战士》
在这篇文章中讲到拗口的问题,写东西不能只顾眼睛看,要注意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拗口的话不便于念,不便于听。要养成敏感,随时留意,不要写拗口的话。
文中有个例子我认为很有代表性,例如“从定计划到实现计划……”“从”是一个单音词,“定”是一个单音词,“计划”是“定”的宾语。这两句话念起来就拗口。要它不拗口,得避免两个单音词叠在一起。可以改为“从制定计划到实现计划……”,这样一念就顺口对了。
先生的随笔渗透着对语文的态度,连一个标点符号的评改都细致入微,作为一名年轻的一线教师,从先生的文字中学到的何止是这些技能,更是对教育的态度,对专业的执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