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那种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不现实是因为他们不懂,常识越少要求越高,而这种完美主义倾向更多的是因为与其做不好,不如不做的假完美,他们甚至连开始做都不愿意。
我彷佛就是这样的人,因为不懂,常把事情搞砸,对所谓的‘做好’或者完成一件事情,全凭想象,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因为从来没做好过,因为不懂,所以不现实,因为不现实,所以脆弱,容易受伤,因为不切实际的要求太高,而又做不到。
他们没有想去把事情搞懂,因此很容易陷入不懂的循环,一次又一次的让自己感觉到受伤,其实都是自找的。如果把一些基础的常识或者概念搞清楚,完全可以避免把事情做砸。植物的生长是需要扎根一定的深度,有些人扎根30cm,有些人扎根5cm,扎根5cm只是浅尝辄止,极其容易被动摇,没有存在感,有些人就是这样的,不止是少数。
生活的本质其实是,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用已有的去换想要的,要想办法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和恶性循环,然后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去,出者存,困着亡。
罗列出已有的和想要的,这样对自己的现状会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旅行中发现了自己身上一个很大的毛病,当其他朋友身上出现我也存在的缺点时,我并不会直面或者要求自己改变,但是我会去要求对方改善,或者挑剔对方的这个缺点。我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将对自己的不满转移到别人身上,期待别人的改变来让自己得到满足。这个根源是出现在我自己身上,我自己都无法以身作则,又有什么理由来要求别人改变呢?
在职场或者生活中见识过一些不求上进的人,思维逻辑混乱,做事不清楚,给自己条条框框,我讨厌这样的人,然而自己也却也是朝着讨厌的方向前进,陷入循环。墨菲定律?
我对自己过于包容而对他人却缺乏包容心,正常应该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而有时我却是采取相反的举动。
二、
今天同事和我约了常去的咖啡小店,咖啡小店很有特色,只招待熟人,不招待陌生人,坐落于三坊七巷,面积六七平米,店内只能坐三个人。老板娘是一个非常率真有个性的女生,给人洒脱又温暖的感觉。我成为熟客,是这个同事带领的,他是公司的领导,也是一个老文青,机缘巧合发现我们性格比较相投,常常谈天说地,对我非常的照顾,知道我每次下班过去通常来不及吃晚饭,今晚便先帮我买了烧卖放在店门口。
今晚先喝了一杯卢旺达的单品咖啡,再喝了一泡福鼎的9年老白茶,说真的,我虽然经常喝咖啡或者喝茶,但没有深入了解,仅仅只知道喝罢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好咖啡和好茶的浪费,喝过也就忘了他们的口感,但我更享受的是在这样的一个店里和朋友、老板娘闲聊的感觉,休闲放松,因为熟悉不用兜着,想到什么说什么,更多时候是一种听者的角色。我的同事和老板娘年龄比我大一些,阅历更加丰富,她们常常会从一些小细节中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或者一些比较深刻的话题,这时候我常觉得自己插不上话,便老实的听了,不是我不想说,是因为不懂,脑海中没有概念。听过就忘了,也不多想。
当然我是希望自己能够对一些常识性的事物更有见地,从另外方面来说,也许是因为习惯性的对一些事情充耳不闻,两眼无视,因此更多生活中的细节和美,不能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和美,而这些美好和感悟都需要用心去体会,至于我的心在哪儿,有时我也很难能够说的清楚。
我常常能够认识一些这样的贵人,他们总是真心实意的帮助我,事实证明我不缺乏贵人或者交友的广度,但在一些机会来临时,总容易错过,或者没能抓住,因此即使机会来临,由于自己没有做积累或者准备,再好的机会也就随风飘散,一切的问题和根源都是在自身。
‘一分耕耘,少,一分收获’,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本质上就是交换,拿你已有的去交换,什么都没有,你能换什么呢?想要的欲望之火在熊熊燃烧,烧掉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占用了可以拿来努力的时间,陷入死循环,无法挣脱,这就是为什么懂得这么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