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他是武帝后期重要将领,才具平庸,导致数万汉家子弟葬身漠北

他是武帝后期重要将领,才具平庸,导致数万汉家子弟葬身漠北

作者: 蒲公英有约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22:40 被阅读0次

    对匈奴的战争,贯穿了汉朝整部历史。汉初,中原历经战乱,民力凋零,百业萧条,国力不济,而匈奴部落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实现了统一,战力强大,在白登战役中,高祖刘邦被匈奴击溃,陷入重围,险些丧命。痛定思痛,汉朝采取了和亲政策,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明君励精图治,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力,到了汉武帝的时候,采取了对匈奴的攻势。汉武帝一朝,名将辈出,著名的有李广、卫青、霍去病等,经过连番苦战,匈奴人落了下风, “漠南无王庭”,汉军占据了主动。然而,在汉武帝末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由于主将的无能和失策,导致汉军惨败,数万汉家儿郎葬身异域,直接影响了后来汉匈战争的态势。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呢?

    汉朝时,“外戚”一直是一股强大的势力,其中不乏能干的人才,知名的英雄有卫青和霍去病,在驱逐匈奴、保卫国土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功勋。晚年的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是李夫人,弟弟名叫李广利,武帝爱屋及乌,想让自己的小舅子承担起捍卫汉家疆域、驱逐外敌入侵的大任。不幸的是,李广利有勇无谋,缺乏行军打仗的智谋和经验。汉武帝赐他“贰师将军”的封号,下达的第一个战斗任务,就是进军西域,击破大宛国。根据民间传说,这次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夺取“血汗宝马”,但是根据笔者的意见,若干战马不足以提高国家的战斗力,这次战争更多的是“地缘战争”的性质:如果汉朝不在西域提高权威性和影响力,那么这里就会被匈奴人趁虚而入了。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李广利统领大军,浩浩荡荡,兵发西域。结果,一路上,西域诸国对汉军的态度敌视,非但没有提供援助,还坚壁清野,伺机偷袭。汉军对大宛国持续围攻,补给不足,减员严重,情况十分危急。李广利向武帝大倒苦水,强调了汉军遇到的危险和困难,请求撤军,来年再战。武帝大怒,派出使者,携带尚方宝剑,扼守住玉门关的关隘,严令汉军不得撤回关内,违者斩杀。与此同时,在国内还大规模集结兵力,筹集钱粮,增强李广利军力。

    到了这个时候,面对全面出击的汉军,西域震动,大宛军民魂飞魄散,主动割掉了国王的脑袋,向汉军求和。汉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勉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后来的唐代诗人李颀描述这场战争时,满怀悲愤的写道:“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道尽了普通军民的苦难和无奈。不过,李广利凭借征伐大宛的“军功”,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权倾一时。

    汉武帝后期,虽然卫青、霍去病已经去世,但是汉军在连年战争中积累了很大的“战略优势”。李广利接过大汉虎符,继续卫、霍对抗匈奴的事业。跟气吞万里如虎的卫、霍相比,李的军事才能平庸,仗打的不够漂亮,杀敌数量和损失兵力总是相差不多。不管怎么说,无功无过,没有捅什么大的篓子。李广利权势熏天,炙手可热,于是打起了“干涉皇家内务”的主意,和丞相刘屈氂私下密谈,打算将亲妹妹李夫人的儿子扶正为太子。

    李广利出征在外,正在这决战的关键时刻,庙堂内传来了不好的消息:贰师将军和刘屈氂的密谋被汉武帝得知,龙颜大怒,刘屈氂已经被处决。统兵在外的李广利吓的魂不守舍,他知道汉武帝的脾气,触犯龙鳞,回国一定没有什么好下场。李广利孤注一掷,打算在对阵匈奴主力的战斗中冒险出击,取得彻底的大胜,才能获得武帝的原谅。战争有战争的规律,无法强求,汉军贸然进军,被匈奴困在险恶之地,断水断粮,兵无斗心。李广利进退失据,再也没有办法,只好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向匈奴单于请降。

    他手下的数万汉军,有的战死,有的成了匈奴俘虏,大好汉家儿郎,成了指挥官失策的牺牲品。此次失利,是武帝登基以来罕见的军事惨败。我们在怒斥李广利用士兵的生命为自己的前程买单的同时,也要清楚的看到:汉武帝刘彻,也有着“用人不当”的严重错误。作为一个大领导,一定要做到知人善用,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上,李广利的教训,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是武帝后期重要将领,才具平庸,导致数万汉家子弟葬身漠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it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