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在西汉的时候经过卫青,霍去病等汉家将领的出击,元气大伤,到西汉后期最终分裂成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虽然北匈奴还留在漠北,但陈汤曾经斩杀过北匈奴单于的首级,表明此刻匈奴在对抗汉朝还是处于下风的。
等到西汉被王莽篡权,东汉建立的时候,北匈奴又有趁机蠢蠢欲动的迹象,而且王莽派大军征讨匈奴失败,更给了他们自信。北匈奴留在漠北,屡屡南下侵扰边境,而且还趁着汉朝更替的时机,掌控西域。
东汉政府虽然在刘秀一直进行休养生息,但是刘秀取天下已经很不容易了,国力有限,不想再跟匈奴起战端,劳民伤财,西域就放弃了,当然最终还是在汉明帝的时候恢复,用最小的代价,击败依附北匈奴的车师国,对战匈奴,争夺西域,最终重新设立西域都护,这里有外戚窦固的功劳,更有那个投笔从戎的班超的功劳。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2913/46d477c7dba73899.jpg)
争夺西域,算是东汉对北匈奴的一个试探接触了,到了窦家另一个外戚窦宪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窦宪率领东汉军队大破匈奴,登上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命令中护军班固刻石建立功碑,记录东汉的国威和恩德,然后班师回朝。前段时间发布的燕然山勒石记功的碑文,就是窦宪时候北征匈奴时候立的。窦宪率领的东汉军队跟北匈奴多次较量,北匈奴不敌,东汉彻底肃清了北匈奴对汉朝的威胁,虽然我国典籍上写着是不知道北匈奴败后去哪儿了,但是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北匈奴败后是西迁,去了欧洲,成为那里国家的噩梦。
窦宪能够北征匈奴成功,一个是因为有南匈奴的帮忙,南匈奴在打仗的时候为向导,战斗时候参加战斗,在北匈奴和东汉和谈的时候,又会去偷袭北匈奴。有这样的帮助,东汉比西汉打匈奴时候要方便多了。
另外一个就是他的副手耿秉。窦宪北征匈奴的,看着功劳都算在他身上了,但是真正能够领兵打仗的还是他的副手,征西将军,耿秉。
窦宪,耿秉都是开国元勋的后代,但是耿秉不一样,军事才华横溢,原来解救西域耿恭就是他率军去的,这次北伐匈奴,主要指挥作战就是他,但是窦宪是被认命的一把手,功劳自然主要是算在他身上,窦宪回来后竟然封了个跟霍去病一样的冠军侯。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2913/a4c033548b5b0f1e.jpg)
窦宪既然是个二世祖,打仗能力不如耿秉,为什么派他去做北伐匈奴的一把手呢?
谁让他有个绝色美女妹妹窦太后呢。
窦宪的妹妹是汉章帝的皇后,窦宪依仗自己是外戚,中间竟然抢占了汉章帝妹妹沁水公主的庄园,被章帝知道,盛怒责罚,幸亏有他妹妹求情得免。
章帝死了以后,窦太后临朝称制,窦氏兄弟的权柄,一时无二,可是窦太后还是年轻的,又貌美,当汉章帝死的时候,刘秀兄长刘縯之曾孙,都乡侯刘畅来吊丧,刘畅本人风流倜傥,窦太后又年轻貌美,二人一来二去,产生了暧昧关系,窦太后数次召见刘畅,引起了窦宪的不满,按道理说窦太后是他妹妹,他有什么不满呢?
如果只是二人暧昧也还好,但是刘畅是宗室,窦宪是怕窦太后宠爱刘畅太深,最后把现在都掌握在窦氏兄弟的权力分出来给刘畅,于是派遣刺客杀死了刘畅,而归罪于刘畅的弟弟,后来真相破露,太后大怒,把窦宪禁闭内宫之中。窦宪为求自保,请求出塞攻击匈奴,立功赎罪。
东汉扫平匈奴的功绩 ,竟然是因为哥哥吃妹妹情人的“醋”而起。
这才有了他率军征讨匈奴的功业,想来也是可笑,这样的功业竟然是因为一起这样的小事儿而起,再小的蝴蝶效应,在历史的进程中都会被无限放大。
小人物影响大历史,看来也是有道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