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
1、折腾玩乐,最近查找了许多英文资料,在需求的推动下用英文邮件沟通,发现这个过程不知不觉就增加提高了单词量和语法使用。思考,往常多是走马观花的对待整板的英文,但当同样逐字阅读和逐词翻译后,能很快掌握并熟练常用部分。是“注意力”的投入使这效果明显,就像小时候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故事书,沉浸在其中投入足够的关注,这会加快成长。相对的只是被动甚至都不用心的对待,成长速度可见微乎其微。这段时间的折腾很棒,似乎又找到了孩童学习的愉快探索体验;
2、越来越喜欢用笔记记录建立知识库辅助学习,这比用脑子靠记性更有效果,也可把这当成类似每天写践行三件事的举一反三。比如,自己学着炒个菜,按不同版本记录流程顺序、调味份量和火候,多次尝试就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口感。开展新的兴趣爱好,很多碎片的资讯和技巧是隐藏在爱好者们的文字交流中,把这些分档记录好再整理,很快就会有个速查册,多次补充后能让自己迅速的渡过菜鸟阶段,可以给更新的家伙们答疑,并参与到前辈们的交流中。这终于再次迭代笔记使用,通过搜索过往日志发现去年9月就有“笔记太多无法有效转换成战力”的疑惑,期间还有多次请教学霸,没想到还是通过自己笔记加强了笔记;
3、纵观成长体验,感受到前期学习的态度会过于虔诚,形成的判断或价值观会被权威和大众主力引导过深,这个过程容易在自己少数与大众多数中矛盾,会先去尝试大众和权威指引的方向。当在这条路上试探得足够,并且也有长时间的沉浸成长,思考得多就变得“叛逆”,会开始退回来再走自己少数的选择,最终确定适合的结果。多次学习成长都是类似体验,并非一开始向内求,会把思考交给外界,希望吸收经验少走弯路,但最好的始终是适合自己的。螺旋上升的试错路径,也许是非走不可的弯路,也许需要时间沉淀,但希望下次,从初始就能更多照顾到自己适合的,先选择自己的意愿试错;
4、体会到情绪的表达有时也是带有习惯或者惯性的,会习惯的用固定情绪面对相同的人与事,特别是在一定时间内的不耐烦又很容易成为惯性。平时觉知到自己的情绪可以很快处理,但这种惯性的情绪却总在显现后才能发现,希望可以在情绪出来之前更从容一些。修炼仍还不够,再慢一点表现、再慢一点反馈,这样才有时间识别和调整。可以在几个惯性情绪前先做准备,把惯性情绪改变后也许就能完全不同;
5、S10总决赛打完,娱乐事项安排也告一段落,后面将进入考试周。回顾任务的时间钟还算保持在稳定数量,待11月月度计划制订后,需要增加个人任务时间安排;
【不足】
1、自己经常提“聪明的人不应该在同样的问题上再三犯错”,可实际自己有很多问题就是一犯再犯,迟迟没能完全改正。我总结一部分是因为自己并没有真的“当成”问题,自然就无从改进。而另一部分是自己真没有“觉知”到是问题,就更没有犯错需要改进。这很尴尬,觉知力不够意识不到真麻烦。另外还有最特别的一部分,自己觉知到也当成问题了,可整理出来的调整策略没有拿到后期反馈,于是一直卡在“改进中……”的状态,下次出现也容易再犯错。综观这三类,都是缺少改正的“闭环”,在OKR面前总是左右横跳并没真正贯彻,这也是导致上面这些问题的问题;
2、临时事件挤占任务安排,错过了完成时间后变得有些拖延对待,面对被打破节奏的局面处理不够,发现这是一个短板问题。习惯按流程规划,一旦乱套则会很不适应,往往采取的做法是牺牲休息时间弥补,但也反思是否应该合理的调整安排,灵活的调度可以不那么死板,这总不至于让局面越来越糟糕;
3、清单执行卡在一期007作业上,无法顺利完成写作任务,越卡越费时间,硬被拖延到很晚才睡。当真的决定动手处理掉后,实际也并没多花时间,但不得不说这次的体验像进入到“开小差的心流”,这种状态下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就错过了任务。回顾自己偶尔发生这种状况:好奇心很大,会在折腾兴趣时进入心流,觉知不到当前状况,愉悦的就把时间花掉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规划出时间让自己折腾兴趣,才不会混乱的挤占正常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