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9岁当省长,33岁成护国元勋,李宗仁对他敬若神明,蔡锷宛如开挂

29岁当省长,33岁成护国元勋,李宗仁对他敬若神明,蔡锷宛如开挂

作者: 面具三拾柒 | 来源:发表于2021-06-20 15:49 被阅读0次

1882年蔡锷出生于湖南邵阳的一个裁缝家庭,父母给他取名艮寅,后来为了立志“流血救民”,他才将名字改为“锷”。家里虽然贫困,但蔡锷很聪明也很争气,13岁考中秀才,15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跟随梁启超,谭嗣同学习,期间与梁启超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

当时的中国国力衰微,各国列强虎视眈眈,山河破碎,无数爱国志士多方探索救国之道,年轻的蔡锷自然也在其中,胸怀满腔热血的有志青年两次东渡日本,试图学习救国救民的方法。1902年,蔡锷考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知识,凭借优异的成绩和活跃的思维,他与同学蒋百里,张孝准三人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士官学校每届毕业生中最优秀的5个优等生,会被视为重点培养对象,他们会享受赐佩刀的待遇,历史上,从日本带回佩刀的中国留学生有两位,一个是蒋百里,另一个就是蔡锷。

1904年,22岁的蔡锷学成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负责教练新军,后来很多的杰出将领都是他的学生,李宗仁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广西陆军小学堂第三期的学生,他对蔡锷有着这样的一句评价:“我们对他敬若神明”。当时的蔡锷年轻英俊,脚穿长筒靴,腰跨指挥刀,每天扬鞭跃马,威风凛凛,深受各级官兵爱戴和拥护,被人们赞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1911年初,蔡锷奉命调任云南,担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这个职位相当于后来军队编制的旅长。当时,蔡锷编写了一本书,名为《曾胡治兵语录》,“论持久战”“游击战”等词语其实都是出自其中,这本书后来也被收录为中国十大兵书之一。

武昌起义后,蔡锷积极响应,率领新军建立云南军政府,宣布云南独立,他本人也被推举为都督,当时年仅29岁。担任都督期间,他大力推行新政,发展经济,赢得无数军民的爱戴。

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他将蔡锷调到北京,一是为了拉拢人心,二是为了防止蔡锷做大。起初,蔡锷对袁世凯抱有很大期望,认为他“宏才伟略,群望所归”,曾多次上书,提出改良国家军队,加强国防建设的许多建议,可袁世凯对于这些漠不关心,一心只想搞自己的军事独裁,做自己的皇帝梦。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人秘密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这一行为不仅深深刺痛了蔡锷,更是让他看清了袁世凯的真实面目。一句“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表明了蔡锷的决心。为了迷惑袁世凯,蔡锷装作一副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样子,整天不是玩蛐蛐,逗蝈蝈,就是去八大胡同和小凤仙厮混。暗中却多次往返天津,与师父梁启超商议制定讨伐袁世凯的计划。

11月,蔡锷以治疗喉病为理由,在名妓小凤仙的掩护下,从北京出走天津,东渡日本,又辗转经过台湾,香港,越南,最终到达云南昆明。12月25日,蔡锷和唐继尧联名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护国军,正式发动“护国战争”,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1916年1月,担任护国军第一军司令的蔡锷率军入川,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场战争。虽然号称78千人,实际上蔡锷的第一军只有3130人,他们所要面对的是袁世凯的10万援川大军。战斗从1月打到3月,打得十分艰苦,所幸的是,蔡锷出奇制胜,打赢了这场敌众我寡的战争。后来的开国元勋朱德是那场战争的亲身经历者,据他回忆说道,第一次看到蔡锷时,我大吃一惊,说不出话来,他瘦的像鬼,两颊下陷。整个脸上只有两眼还闪闪发光。”

护国战争胜利后,袁世凯迫于多重压力,只好宣布取消帝制,不久便抑郁而死。黎元洪继任为大总统,他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总览一省事务。只可惜,此时的蔡锷已经病得十分严重,再没有力气去发展四川,匆匆办理交接手续后,便东渡日本治疗喉癌。但一切都太晚了,两个月后,蔡锷病情恶化,病逝于日本福冈,死时年仅34岁。

蔡锷的遗嘱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尽管蔡锷在遗嘱中写的很清楚,希望自己死后能后薄葬,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并没有满足他这个遗愿。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9岁当省长,33岁成护国元勋,李宗仁对他敬若神明,蔡锷宛如开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ls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