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译文】四十二种谬误(二)

【译文】四十二种谬误(二)

作者: 妖刀DC | 来源:发表于2016-03-23 15:13 被阅读0次

胡乱翻译的,点击查看原文

7. 诉诸感情(Appeal to Emotion)

这种谬误具有以下形式:

  1. X带来有利的情感
  2. 因此,X是对的

当某人操作人们的情感以使人们接受他的主张,他就犯了诉诸情感的谬误。更正式地讲,这类论证用各种的强烈情感来代替证据。如果X带来的某种情感使得人们接受X为真,因为他们“感觉X更好”,那么他就犯了诉诸情感的谬误。

这类论证在政治和现代广告中非常常见。许多政治演讲旨在激发人们的情感以便人们在情感的驱使下投票或者作出某种行为。在广告领域,商用广告试图唤起情绪以影响人们购买某种产品。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演讲和广告因为缺乏真实的证据而臭名昭著。

这类推理显然是谬误。用各种策略煽动人们的感情不能作为证据。例如,一个人被激起了一股难以置信的对1+1=2的仇恨,因此爱上了1+1=3,这不能得出1+1=3是可靠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犯这类谬误的人不明显是在支持一种观点。在许多情况下,运用这类谬误的人试图驱使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例如购买某种产品或者参与一场战争。然而,这也可能决定人们支持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问“他试图让人们支持的观点或者行为是什么?”得出判断可能需要一些工作。然而,有些情况十分明显。例如,政治领袖用充满仇恨的演讲说服他的支持者参与某种暴力活动,那么他的主张可能是“你们应该参与到这些暴力活动中来。”这个例子中,“证据”就是支持者被激起的仇恨。这种仇恨可能驱使他们接受他们应该参与这类暴力活动之一观点。又如,啤酒商可能会展示一群兴高采烈,衣着暴露的男男女女在沙滩上欢呼雀跃,豪饮啤酒。这个例子中的主张是“你应该购买这种啤酒”。“证据”是看见漂亮人士豪饮啤酒带来的兴奋。

这种谬误是非常强有力的说服手段。就像人们常说的,人类的感性大于理性。逻辑论证困难又费时,而且很少有驱使人行动的力量。这种力量解释了这类谬误为何大行其道。然而,这依然是个谬误。

平心而论,我们应当意识到运用各种策略调动情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没有诉诸情感,通常很难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或者全力以赴。例如,好教练不会在大赛之前给他的队员讲三段论,而是激发在情绪上激发,尝试“点燃”他们。这本没什么错。然而,这在论证时是不可接受的。只要一个人能清晰的分辨情绪激励和逻辑论证,他就不太可能犯这个谬误。

最后一点,许多情况下很难分辨诉诸情感和其他谬误,或者会犯多种谬误。例如,许多人身攻击与诉诸情感很相似,或者,在一些情况下,这两者同时出现。举例来说,一个领导可能会尝试激起追随者对一个人的仇恨,使他们拒绝接受那个人的言论。相同的攻击可能用作诉诸情感或者人身攻击。前者,攻击旨在使追随者有良好的心理感受拒绝某人的观点。后者,攻击旨在使追随者因为某人明显(或者构想)的人格缺陷而拒绝他的观点。

这个谬误与诉诸流行谬误相关。抛开二者的不同,他们在使人诉诸情绪。二者都使人根据自身或者他人对某种观点的看法来选择观点,而不是依据证据来选择。

另一种分辨二者的方法如下

诉诸群众

  1. 大多数人赞成X
  2. 所以,我也应该赞成X
  3. 因为我赞成X,X必然是真

诉诸情感

  1. 我赞成X
  2. 因此X是真

从这一点看,诉诸流行因为观点被大多数人接受。诉诸情感因为个人赞成某个观点,赞成这个观点又是因为是喜欢这个观点带来的情绪感受。

  1. 新型PowerTangerine电脑给你你想要的力量。如果你购买一台,人们会羡慕你的力量。他们会仰望你并且希望像你一样。你将体会到力量的真正乐趣。
  2. 新UltraSkinny节食计划让你感觉更棒。不再因为你的体重而困扰。享受异性的欣赏的目光。狂欢吧,你从肥胖中解放了。试试我们的节食计划,你将体会真正的快乐。
  3. Bill去听一个政治家的演讲。政治家告诉大伙儿政府的邪恶和废除当权者的必要。听了这场演讲后,Bill对当权的政治家充满仇恨。因此,对于废掉这些老家伙他感觉很好,因为他的感受,他觉得这么做是对的。

8. 诉诸恐惧(Appeal to Fear)

这种谬误具有以下形式:

  1. (旨在制造恐惧的)Y被提出
  2. 因此X是对的(X通常,但不是必须,在某些方面与Y相关)

这类论证是谬误,因为使人恐惧不能成为证据。理性理由是有客观证据和逻辑支持的。感性理由则是由一些与人价值观相关却与真相无关的理由(例如由于结果带来害怕、恐惧、利益或损害)。例如,不让你的科系主任的儿子挂科可能是明智的,因为你害怕他会让你的生活变糟。然而,这不能证明他的儿子能够通过这门课程。

例:

  1. “Smith教授,这门课我真的需要一个A。我想在你工作的时候顺便去拜访一下你,讨论一下我成绩。反正我要去你的办公楼拜访我的父亲。顺便一提,他是你们的院长。待会见。”
  2. “我不认为红色赖德BB枪是一个给你的好礼物。他们非常危险,你会打瞎你的眼睛。你难道不应该重新考虑一个礼物吗?”
  3. 你必须相信上帝存在。毕竟,如果你接受上帝的存在,你将面对地狱的惨状。
  4. “你不应该说那些反对多元论的话。如果主席听到你说的,你将永远不会获得任用。所以,你最好接受说反对的话就是错的。”

9. 诉诸谄媚(Appeal to Flattery)

这种谬误具有以下形式:

  1. B奉承A
  2. B主张X
  3. 因此X是对的

这个谬误背后的基本想法是在应该提出证据的地方以奉承代替。这类论证是谬误,因为奉承不是证据。这个例子非常清楚的显示这一点:“我的Bill啊,那真是一条非常好的领带。顺便一说,非常明显,一加一等于四十三。”

  1. “我能说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哲学课吗?顺带一提,关于这两分,我需要得到一个A……”
  2. “老板,这真是一个极好的关于艾滋病的笑话,而且我同意你说的,那些该死的自由主义者正毁了这个国家。你看我涨工资这事……”
  3. “那真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我从没见过为柏拉图的立场辩护能够如此清晰又有说服力。如果你不介意,我的论文将基于此。只要你允许我超过截止日期一点去完成它。”

10. 诉诸新潮(Appeal to Novelty)

这种谬误具有以下形式:

  1. X是新的
  2. 因此X是正确的或者更好的

这类推理是谬误,因为新奇和新事物不能使它自然正确或者比旧的东西好。下面这个例子很明显:Joe建议现在1+1应该等于3。当被问到为什么人们应该接受这点,他说他刚想到这个点子。因为它比1+1=2新,所以它更好。

这类推理因为诸多原因很吸引人。首先,“西方文化”包含了对新事物一定比旧的好这一看法非常强烈的信奉。其次,进步观念(好像部分来自进化概念)暗示新事物将比旧事物更高级。第三,媒体广告经常释放新一定比旧好的信息。因为这三点因素(以及其他的),人们经常接受新事物(想法、产品、概念等)一定更好。因此,新奇多少是个常见的谬误,特别是在广告界。

比起假定新事物比旧事物好,也不应该假定旧事物一定比新事物好(参加诉诸传统)。事物的年龄通常对它的质量和正确性没有影响。

显然,年龄在某些情况下有影响。例如,如果一个人推断他放了一个天的牛奶比他放了两个月的牛奶好,他没有犯诉诸新潮的谬误。这是因为,这个例子中,事物的新旧关系到它的质量。因此,只有当事物的新旧,就其本身而言,与主张无关时,才犯了这个谬误。

  1. 一个编造的广告。
    Sadisike 900充气发光鞋。因为新,所以好。
  2. 两个商人正在讨论。
    James:“那么,新计划是什么?”
    Biff:“最新的销售方法是GK方法。这是智库的最新成果。这是全新的,报告的墨都还没干。”
    James:“我们旧的销售方法十分有效。我不喜欢没有好的理由就跳到一个新的方法。”
    Biff:“我们都知道我们必须保持领先。这意味着新的想法和技术必须运用。GK方法是新的,所以它将比老旧方法的做得更好。”
  3. 一个教授正在讲课。
    教授:“如你们所见,新的更好的美德正横扫这个国家。人们不再有令人羞愧的生活方式。人们不再有成就的道德观。”
    学生:“那么过去那些伟大思想家的观点呢?他们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吗?”
    教授:“好问题。答案是他们在他们的原始的时代有一些可取的观点。但那是陈旧、腐烂的道德观。现在是新道德的时代。进步,你懂的。”
    学生:“那么你是说新的道德更好是因为他们更新吗?”
    教授:“当然。就像恐龙灭绝是为了新的生物让路一样,旧的观点必须让位与新的观点。正如人类比恐龙更好,新的观点比旧的观点更好。所以更新就是更好。”
    学生:“我明白了。”

11.诉诸同情(Appeal to Pity)

当某人在论证中用博取同情的言论代替证据他就犯了诉诸同情的谬误。这种谬误具有以下形式:

  1. P被提出来博取同情。
  2. 因此C是正确的。

因为同情不能作为证据,所以这类推理是错误的。这个例子非常清晰的展示了这一点:“你必须接受1+1=46,毕竟我快死了……”虽然你可能会同情我,因为我快死了,但这很难证明我的断言为真。

这个谬误和结果至上谬误不同。在结果至上谬误中,某人会用某种信念产生的影响来代替证据。在诉诸同情谬误中,同情和关心被用来代替证据。

值得注意,某些情况下证据也会博得同情。在这类例子中,同情这一感受仍然不是证据。这是一个列子:

教授:“Bill,你错过了中期考试。”
Bill:“我知道。我认为你应该让我补考。”
教授:“为什么?”
Bill:“因为我在来参加考试的路上被一辆卡车撞了。因为我的腿骨折了,我不得不去急诊室,所以我觉得我应该获得一次补考的机会。”
教授:“关于你的腿,我很难过Bill。你当然可以补考。”

上面这个例子没有包含谬论。虽然教授的确对Bill表示难过,但是他合理地接受Bill关于他应该补考的说明。毕竟,被卡车撞了是缺席考试的一个合理的理由。

例:

  1. Jill:“他将是个糟糕的教练。”
    Bill:“他一心一意的工作,如果成功,他会很伤心的。”
    Jill:“我猜他能够做好。”
  2. “我确信我工作能符合你的要求。我真的需要这份工作,因为我的奶奶病了。”
  3. “这门课我应该得“优”。如果我得不到"优",我就得不到奖学金了。”

12.诉诸群众(Appeal to Emotion/Ad Populum)

这种谬误具有以下形式:

  1. 大多数人赞同X(对X有好感)
  2. 因此X是正确的

这个谬误的基本思想是:一个断言被信以为真仅仅因为大多数人偏向于这个断言。更正式地说,大多数人对某个断言有好感的事实代替了对这个断言切实的证据。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大多数人赞同某个观点就接受这个观点,那么他就犯了这个谬误。

把大多数人的赞同作为观点的证据显然十分荒谬。例如,假设一个经验丰富的演说家让大多数人都确信1+1=3。尽管大多数人赞同,我们没有合理的理由接受这一观点。毕竟,赞同不能代替数学证明。曾经,人们赞同“世界是平的”、“速度超过25英里人们就不能存活”、“太阳围着地球转”,但是这些观点都被证明是错的。

这类论证十分常见并且是十分有效的说服手段。许数人倾向于顺从多数人的观点,因此“大多数人接受这个观点”常常是一个有效的说服一个人接受某个观点的方法。广告人常常使用这个策略,他们企图通过声明每个人都使用和喜爱他们的产品来兜售商品。他们希望人们接受别人的赞美是购买这个商品的好理由。

这个谬误容易和诉诸信念和诉诸习惯混淆。然而,在诉诸群众谬误中诉诸的是大多数人赞同某一观点这一事实。在诉诸信念谬误中,诉诸的是大多数人相信某一观点这一事实。而在诉诸习惯谬误中,诉诸的许多人都这么做这一事实。

这一谬误与诉诸情感谬误节紧密相连,就像在那一节讨论过的那样。

  1. “美国同胞们,现在有一些讨论,政府越界允许警察进入人民的家里,而不需要像过去宪法规定的那样需要许可证了。然而,现在是危机时刻,危急时刻需要恰当的行动。我办公室有上千封群众来信,十分明确的告诉我他们衷心拥护美国这场打击犯罪的战争。因为群众的一致好评,证明警察在做正确的事。”
  2. “不久之前我得知大多数人真心喜欢那些新的枪支管控法案。我曾有点怀疑他们,但是我想如果大多数人喜欢他们,那么他们应该还好。”
  3. Jill和Jane有些担心,他们的女大学生联谊会设置的规则是种族主义性质的。Jill是个正派人物,她把她的担心在接下来的会议中提出来了。联谊会主席向她保证这些规则没问题,因为大多数姐妹都喜欢他们。Jane接受了这些规则但是Jill离开了联谊会。

相关文章

  • 【译文】四十二种谬误(二)

    胡乱翻译的,点击查看原文 7. 诉诸感情(Appeal to Emotion) 这种谬误具有以下形式: X带来有利...

  • 十二种常见的逻辑谬误

    最近在接受混沌大学思考力训练营的洗礼,在我们日常运用逻辑进行思考的时候,存在着许多论证中不符合逻辑的推论,即逻辑谬...

  • 批判性思维 - 苏格拉底的诘问

    思维有二种 * 自然思维: 自然的思考, 是洞察力和偏见, 事实与错觉, 真理与谬误, 混合在一起的思考活动, 是...

  • 批判性思维1

    思维有二种 自然思维: 自然的思考, 是洞察力和偏见, 事实与错觉, 真理与谬误, 混合在一起的思考活动, 是一种...

  • 初中语文学不好?拿不到高分?把下面这些基础都搞定,分数肯定能提高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

  • 初中语文基础大全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

  • 初中语文考点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

  • 滑坡谬误

    “滑坡谬误”是我在《小学问》这本书中学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和大家一起分享。 从小到大,我们有没有遇到过此二种类...

  • 叙述谬误

    一、什么是叙述谬误? 二、叙述谬误是怎样形成的 三、叙述谬误有什么危害? 我们把自己习得的经验当成了真理,把前后发...

  • 《四十千》译文

    故事概要:“汝不欠人者,人又不欠汝者。乌得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不欠人家的,人家也不欠你的,你怎么会有孩子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译文】四十二种谬误(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nl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