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晓书馆强者心路
小品《论语》  自序三 为什么研究传统文化 修定稿

小品《论语》  自序三 为什么研究传统文化 修定稿

作者: 管理有道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18-08-05 11:13 被阅读51次

    小品《论语》  自序三 为什么研究传统文化

    简而言之,我认识到文化在组织管理中起着行为发动机的作用,组织文化受到社会本土文化的重要影响,而我们的社会文化生病了,应该重塑,在传统化文中寻找优秀的成份将其发扬光大是较为可行的办法。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你真信什么。文化是价值观的体现。人们做事情,怎么做,不怎么做,是受其理念支配的,这个理念,就是价值观,来自知识的积累。人们行的事及其方式方法都体现着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什么呢?

    先看看我们信什么。

    有人讲,中国人没有信仰。不错,多数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但信仰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人总要信一个什么东西,中国人大多信无神论。我们常说,头上三尺有神灵,因为不信神,所以这句话就不管用了,有些人就无所顾忌了。人是骗不了自己的,信就是信,不信就是不信。反正我是信不了神的,虽然我很想信,曾经经常流连于教堂、寺院,但是无能为力,缘分没到吧。中国世俗的佛教我也不信——如果寺庙里那些人信佛他们拿佛敛财难道不怕下地狱吗?

    我们世界观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进化论。

    这个进化论怕是刻在许多人的骨头上刮都刮不下来吧?这是一个我当作真理信了三十多年的理论。这个理论在自然界中确有其道理,但是用于人类社会则是个邪恶的理论。进化论的适者生存不就是丛林法则吗?说得文雅一点叫“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个名字不能细想,细想就不文雅了。人类自诩是有文明的,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人信丛林法则不就是信畜生的法则吗?因为人的智力高于畜牲, 人如果把畜生(自然)的法则当信条可是比畜牲坏多了!对于人来讲,文明也是一种自然,我相信追求真、善、美是人的天性,这是长期演化的结果。

    人们笃信进化论跟民族的经历有关。

    一则是漫长的极权统治史(参见 自序四 为什么是先秦),使得强权战胜天理成为常态,于是乎强权就成了天理,开始还有人看不惯当隐士,后来隐士渐渐消失了,人们见惯了庙堂上的怪事,习以为常,文明就是这么退化的。有许多朋友认为“政治家是不(能)讲文明的”,就是对极权统治史观察的结果。在现代政治文明的社会中,人们对政治家的文明程度要求是有洁癖的,何来政治家不文明之说呢?一则有反对党的检举揭发,二则有议会的审议监督,三则有法规程序约束,四则有解密制度,搞个选举被对手扒得底裤都不剩,何来污垢可藏呢?

    二则是中国近代的屈辱史,这一点印度跟中国同病相怜,前段时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受到国人的追捧即可见一斑。《进化论》(theory of evolution)被翻译成中文的时候叫作《天演论》,evolution翻作“演化”更准确,基因突变是没有既定目的的盲目的,如果基因的突变有既定的方向,何来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基因的突变,是受到环境选择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大自然的实践证明,适应地球这个环境的生物方案有很多种,将来也许还会有更多(如果人类或者某些强势物种不去搞物种灭绝的话)!演化变成进化虽然一字之差,其品味却大不一样,前者强调演,是自由多元的,而后者强调进,是强权功利的。据说改这个名字的人叫孙文。此人近现代史上的影响之大就不必说了吧?

    古人讲道德说仁义,难道是吃饱了没事干式的迂腐之论吗?非也!公平、正义、仁义、道德绝非无用的东西,也绝非奢侈品,而是人类社会的必需,至少在智人阶段如此。经济关系是人们与社会最重要的关系。现在人们与社会的经济联系更加多元,更加技术化(通过组织和货币),这与古代的熟人小圈子社会相比有所变化,如果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高,的确不必象古代一样对道德提出很高的要求。但人与社会的关系本质上没有变——人还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只要这一点不变,人就是社会的细胞(或器官),社会是人赖以生存的机体,爱社会就是爱自己。一个功利主义者却认为公平、正义、仁义道德是社会的必需,有矛盾吗?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这句也是我认为南老先生没有解好而我能解的,先插播个广告哈~

    企业文化与社会

    社会是企业的环境。员工来自社会,员工的素质对企业的绩效有重要影响。比如国足,早些年请了米卢当教练,后来又请了里皮,钱没少花,应该说教练也不差,就是踢不好球,员工素质差了点。日本的企业到了中国,往往水土不服,这个我有深刻的印象,是在实践中证实过的。日本企业管理是出了名的好,但是在文化管理上,因地制宜怕是不够。日本式的管理只有在日本的文化中才能发挥出其最好的效果。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比如曹德旺先生到美国新开的玻璃厂,新闻上也有劳资纠纷的报道(链接:观察者网  当中国工厂遇上美国工会:曹德旺抱怨生产力不如中国厂 有人消磨时间),当时有许多人是当作笑话来看的:你看,到美国投资掉到坑里了吧!我觉得文化差异,出点问题是很正常的,能够认识到问题所在,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文化管理做好就是了。不过,这个问题也可能被解读为法务问题而处理,我认为这是必要的,但绝不是充分的,文化差异不解决,冲突的因还在,后续的冲突是难免的。至于我们本土的(国企不在讨论之列,凭我的智商,研究不了国企的管理)非公有制的企业,能做好文化管理的不知有多少?我对此是不乐观的。可能是我见识不足,我见过做文化比较好的,就是把价值观明确出来,并且有考核。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管理应该是不错的,可惜我至今无缘得见。

    好的企业文化管理,一定要与本土文化结合,以本土的优秀文化为基础建设企业的文化。然而,我们现代的本土文化坏掉了,坏到什么程度我不想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我不想引起别人的不适。好在,我们有优秀的文化源流,那就是先秦。

    先秦的文化值不值得研究?

    正如前文所说,所谓国学是2000+年前的社会科学(如果能称其为科学的话),如今人们在社会科学如管理学、社会学、组织学、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等方面都已取得了远超古人的进步,还有必要研究吗?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知识的内涵

    传统的知识是一般性的知识。现在被我们认作知识的东西是高度专业化的东西。以前受过教育的人是通才,他们知书达理、能说会道,但是,他们不会动手做事,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现代教育培养出的则是专业人才,会做事,但未必有文化。

    早期的儒家更注重自我修养,《论语》就是讲伦理的书,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大学》讲修齐治平,则从格物致知开始,建立世界观。随着科举制度后世儒家注重的是语法学、逻辑学和修辞学,如诗词、对字、八股文等。现在学校培养的,有知识没文化的人怕是太多了。虽然我们未必一定能按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顺序接受教育,但做人这一课是免不了要好好上上的。

    古人与今人的智慧差别

    如前文所述,古人写得出“道可道,非恒道也”这样的文章,如今我们有几个能解释得了呢?如果没有古人的肩膀让我们踩,我们还会比古人有智慧吗?比如大米,如果没有古人驯化水稻,何来今天的农业?如果古人没有驯化猪,人们能方便地吃上猪肉吗?这些我们都不会,也没有必要重新去驯化,我们继承就行了。

    文化也是一样。如果后人不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份,又不关于向其他民族学习,则其民族必然退化。何况我们的文化经历了南北朝、五代十国、元、清、文革这些动荡与浩劫!

    初稿:2018年8月4日星期六

    二稿:2018年8月5日

    上传:2018年8月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品《论语》  自序三 为什么研究传统文化 修定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qb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