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众筹在国内兴起,背靠着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众筹行业迅速落地生根,并逐渐向各垂直细分领域发展。但随着行业的洗牌深入,细化领域的众筹平台一次又一次陷入野蛮生长的乱象局,在这些繁乱的垂直众筹领域中,影视众筹无疑是其中最惹眼的一个。
影视众筹的概念是电影投资者通过互联网为媒介为电影的制作、发行、宣传过程筹备人才、剧本、设备、资金等,以顺利完成影视项目且实现盈利为目的进行的筹备活动。影视众筹的收益由电影周边、固定收益、票房收益等多形态的收益结构组成。影视众筹平台利用明星的自带流量的光环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但从筹备到真正上演的过程中,要历经的波折可不少。
影视众筹“筹”的究竟是什么?
在当前市场上,很多投资者仅仅把影视众筹项目当做是筹集影视资金的渠道,事实上影视众筹项目的基础还是影视作品。而影视作品制作方选择在互联网上进行影视众筹项目不外乎两个因素。
一方面,拓宽投资渠道。通过影视众筹拓宽影视作品的资金获取渠道,既能避免优质的影视作品因缺少启动资金而流失,同时还能让影视项目继续运转,甚至获得巨大收益,这也是制片公司降低自身风险的一种策略。
以影视众筹最成功的《大圣归来》为例,2014年11月,天空之城创始人在朋友圈为电影《大圣归来》众筹宣发资金,最后以400%的超高收益赢得众筹市场的关注,影视众筹也因此一跃成为影视行业最热门的投资渠道。但并不是说每一部影片都可以渠道如此成功的收益,所以再投资时候还要客观的去参考每一个因素去评估风险。
另一方面,节约宣发成本。对于缺乏知名IP的影视作品来说,众筹项目能帮助制作方拓宽资金渠道,而对于拥有知名演员IP或者导演IP的影视作品而言,众筹项目的进行则能帮助影视制作方节约宣发成本,从而达到花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收益的目标。
如郭敬明的《爵迹》和周星驰的《美人鱼》,两部作品早在上映前就联合金融平台打造联名的理财产品,吸引影迷进行投资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非粉丝的关注。对于影视作品而言,在电影上映前开展众筹项目,就是一波自带热潮的提前宣传,让影视作品结合金融领域来拓宽电影宣发渠道和降低宣发成本,所以这两部电影在上映前就已经获得了部分收益。
综合来看,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电影,联合众筹平台进行宣传最能正中市场的靶心,怎么看都是一个稳赚不亏的生意。通过对散户宣传电影项目,引起粉丝的活跃以及市场投资者的关注,在电影项目还在筹备阶段就已经获得运行资金和宣传热度,这样的电影无论是在后期的制作阶段还是敲定上映档期阶段都会引起市场关注,也就达到了电影制作方在互联网上进行影视众筹的目的。
影视众筹“愁”的究竟是什么?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众筹产业也看准时机大肆进军影视行业,圆梦投资、温度投资、粉丝投资等众筹项目都是影视众筹平台吸引投资的营销手段。数据显示,2018年Q1创造了全球电影史上单一国家的最高营收记录,国内票房总额达到202.2亿元,同比增长39.8%;观影人次5.6亿,同比增36.4%,延续了2017年Q2以来的反转趋势。从表面上看,影视众筹市场应该是欣欣向荣,但事实上影视众筹是一个风险未知的的投资领域,投资者在投资成本、拍摄周期、承担风险完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平台想要枝繁叶茂地发展绝非易事。
首先,政策风险不可控。在我国,影视审批部门的监管政策对影视作品的把控尤其严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各类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实行严格的事前审查制度。就已有的审查结果上来看,一部影片在上映之前或者是在上映过程之中被临时叫停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影片内容有违意识形态监管精神,就很有可能无法上映,投资者的投资也将打水漂。
其次,投资者成分复杂,门外汉居多。打开诸多影视众筹平台可以发现,虽然众筹的项目从几千到几十万甚至更高的金额,但投资者对于该项目的投资门槛却很低,甚至可以千元起步。平台门槛低,投资者组成复杂化,这就意味着在缺乏专业化管理平台上进行众筹项目,在牵扯到利益纠纷时,投资者将会承担极大的风险。因此在选择投资平台上更应慎重,合同条款一定要反复斟酌。
最后,影视运作的市场风险不可控。与其他行业不同,影视行业的成本结构较为复杂,例如明星片酬、广告植入的费用、吃补贴等,这些成本支出极易出现各方利益相互输送的问题。再者而言,关于众筹项目所投资的产品来说,先不提创作过程的不确定性,在片子上映时期,关于排片、院线等各方面问题会涉及到行业内约定俗成的“规矩”的限制,所产生的利益的交换也很难用明码标价的方式向众筹投资者公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