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身边总是有这样一些人,他总能把一些有趣的事弄的索然无味,能让原本畅聊的话题可以瞬间结束,只要他一开口,原本热热闹闹、和和气气的场面就变得十分尴尬,每个人都会想迫不及待地离开。通常我们都称这样的人叫低情商,更准确一点,是因为他们——不懂分寸。
△
仔细观察身边那些能让我们不由自主喜欢的人,你会发现,他们即不会离得我们特别远,让我们感到距离,也不会紧紧挨着我们,以示亲近,更多时候,他们能和我们保持良好的距离,这就是让我们喜欢的——懂分寸。幽默和刻薄仅仅一线之间,但很多人却错把刻薄当幽默,而高情商人就是掌握了这一种巧妙的平衡。
△
没有谁能一步成功,想要变成一个高情商的人,我们得一步步学习:
1.自来熟是好,但不要太过热情,搞不好会适得其反。
大学的时候有一回去同班的宿舍借个胶棒,进去之后说明来意,没等我们班同学说话,只见一个我不认识的人顺手就在桌膛里拿出一根胶棒递给我,说:“在这,拿去用吧。”当是我就有点懵,没反应过来,他见我没走,以为我还有事:“你还要什么东西么,跟我说,我帮你拿,别客气。”我的天我一脸的黑人问号。要不是看到床上确实坐着我们班的同学,我甚至都怀疑自己走错地方了。我拿着胶棒尴尬的冲他笑了笑,然后跟同学说了一声就离开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人是我同学在学生会认识的,为人贼热情,跟谁都自来熟。我说:“你们不觉得他太自来熟了么?”同学点了点头。
2.你不喜欢,不要随意评价,特别是你身边有人喜欢的时候。
这是发生在我和我的下铺小Z之间的故事。小Z很喜欢张杰,手机里凡是带图的地方全是张杰的头像。有那么一段时间,张杰不是被网友说是像少年闰土么,我对张杰其实没什么印象,随波逐流,也变得对他有些敌意,就嘲讽小Z:“张杰的歌有什么好听啊,有一首好歌么?”说真的,我一说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说出口我才意识到我怎么这么傻逼啊。如果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绝对不会再说这样的话。但庆幸地是小Z非常宽容的原理了我,到现在我们仍是要好的朋友。也正是他的原谅,我才明白知方寸,能更好的与人交往。
3.劝别人的时候,不要说“我是为你好”。
每个人都有的体验:妈妈说:“你不要做XXX,你听我的,我是为你好。”每当母亲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就会赌气:“你不让我这样,我偏要这样!”母亲是为了我们好,这点我们肯定不会怀疑,但这样的方式却最让人反感。心理学家指出这句话为什么让人反感:第一,说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的错的”,没有人喜欢别人否定;第二,你是为我好,我就连反驳你的权力都没有了,这让人憋屈;第三,你剥夺了我去尝试的机会。没有相同的树叶,同样没有普世的法则。如果我的人生要和你的一模一样,那我活着还有是么意义呢。
4.当别人自黑的时候,不要去附和。
当俩个人变成了要好的朋友,他们就会喜欢相互开对方的玩笑,这时候我们或许还能保持清醒不故意去揭对方的“伤疤”,但当朋友自黑、自嘲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误解,以为朋友对这已经完全不在意了,就顺着对方的话开始附和。其实每个有缺点的人都是折翼的天使,我们在自黑的时候,我们的潜台词,我们的心里说其实是什么,是“快来安慰我、夸奖我、告诉我我不是那么差劲、我也是棒棒的!”没有人喜欢被人否定,每个人都希望能得到肯定,希望大家下次再听到身边的朋友自黑时,你能看着他的眼睛,认真的告诉他:“不时你说的这样,你也很棒。”
5.既然你说了“随便”,让别人做了决定,那你就不要瞎比比。
我:咱们晚上吃什么啊。
朋友:随便啊,我都行。
我:那咱们去吃火锅吧,好久没吃了。
朋友:火锅上火,不要了吧。
我:我知道一家江苏人开的店,他们家的菜挺清淡的。
朋友:太清淡了没胃口啊。
我:我不饿了,你自己去吃吧。
总有一些人,自己不做决定,就知道行使否定权。怎么选这家店啊?怎么点这个菜啊?怎么看这个电影啊?早知道就怎样怎样了。既然你有意见你就直说、早说,干嘛要等现在来抱怨。既然说了“随意”,就不要再随便、任意的发表否定的意见,因为这样会很伤做决定的人的心,毕竟他是征求过你意见的,是你自己放弃了决定权的。就算有些不适,你也应该尊重一下人家付出的劳动,他选这个地方可能还查了很多资料,问了很多人。你什么都没做,坐享其成还有脸提意见?
△
说通透些,为人处世有分寸,就是不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是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你觉得正常的别人不一定觉得正常,你觉得好笑的别人不一定觉得好笑,你觉得理所当然的别人不一定这样认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多为对方考虑。
△
要变成高情商的人还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但其实可以总结成一句话:所谓情商高,就是要把别人放在心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