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以淮南叛楚归汉,汉用得大司马殷,卒破子羽于垓下。作《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释义:
大司马殷:周殷,楚霸王项羽的大司马。
子羽:项羽。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北岸。
译文:
黥布据有淮南封地而背叛楚国归顺汉王,汉王通过他获得大司马周殷,终于在垓下打败项羽。写成《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卷。
原文:
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赵,定燕齐,使汉三分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释义:
京:县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南。
索:古地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南。
信:即淮阴侯韩信。
译文:
楚人将我方逼退在京、索一带,而韩信攻取了魏地、赵地,平定了燕地、齐地,使得汉家占有天下有其二,以灭项籍。作《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原文:
楚汉相距巩洛,而韩信为填颍川,卢绾绝籍粮饷。作《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释义:
距:通“拒”。对抗、对峙。
巩:县名,秦置,在今河南巩义西南。
洛:即洛阳。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韩信:此指韩王信。
颍川:秦置郡名,治所阳翟,在今河南禹州。
卢绾:汉初诸侯王。
译文:
楚、汉在巩、洛之间互相对峙,而韩王信为汉王镇守着颍川卢绾断绝了项籍的粮饷。写成《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卷。
原文:
诸侯畔项王,唯齐连子羽城阳,汉得以间遂入彭城。作《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释义:
畔:通“叛”。 连:牵制。
城阳:古地名,在今山东荷泽东北。
间:空隙。
译文:
诸侯们背叛项王,只有齐国把项羽牵制在城阳,汉王得以乘机攻入彭城。写成《田儋列传》第三十四卷。
原文:
攻城野战,获功归报,哙、商有力焉,非独鞭策,又与之脱难。作《樊郦列传》第三十五。
释义:
哙:即樊哙,汉初将领。
商:即郦商。
鞭策:驱使,督促。
译文:
攻夺城邑,激战旷野,获取军功,回报汉王,樊哙、郦商是出力最多的战将,不仅仅是听任汉王驱使,又与汉王一道摆脱危难。写成《樊郦列传》第三十五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