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知识:在工作事业上,你所认为的兴趣,就真的是你的兴趣吗?那么,你能确定能把自己的兴趣做好吗?你是怎样定义某件事就是你的兴趣呢?真正的兴趣又是什么呢?
01 “事前”判定的兴趣
以上这么多问题,至少把我给问卡壳了,难道之前的认知不对吗?在工作事业上(注:整篇文章都在此范围内讨论),感兴趣加喜欢不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吗?是的,浅显的理解是这样。
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遇到太多把自己认为有兴趣的事情,总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时又转做其他感兴趣的事,一个接一个,几轮换下来后,又感觉对它们统统都没什么兴趣,从而否定之前的判断,接着又开始找自己的下一个兴趣,照此恶性循环……难道不是这样吗!
02 “事后”判定的兴趣
一谈到“兴趣”,我们潜意识里是不是有个标准,比如:某件事经过某人持之以恒的认真对待,做出了成绩,或者把这件事做好了,我们就会认为这件事肯定是某人的兴趣所在,不然也不会坚持不懈去做,而且做得这么好。
那么,我们评判别人兴趣所在时,标准就显而易见——“把事做好了”。如此以来,跟上一观点比较来看,定义“兴趣”的区别就在于“事前”与“事后”。
1.给自己找兴趣时,用“事前”标准来判定兴趣所在;
2.给别人判定时,却用“事后”看好坏来判定;
这不就是双重标准吗!这个坑我想很多人都跳过,包括我自己,甚至还在坑内。
03 为什么逃避
或许我们都知道,要把任何一件事做好、做出成绩,需要长期时间投入和积累,途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统统这些,与是你的“兴趣”与否没有丝毫关系,主观上有“兴趣”不代表此事难度就会降低,而在难度面前你又选择半途而废,即可判定不是你的兴趣所在。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认为这是没有能力做好此事的体现呢,没有人会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是的,每个人都会逃避自己的短处。
04 重新认知兴趣
如此看来,我们对“兴趣喜好”是时候重新认知了。
兴趣: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只要把事情做好,甚至比大多数人好,你就不可能没兴趣,或许给你带来的这份成就感就足以让你兴趣盎然了,不是吗!不难发现,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将此事做好了,并随之而来的。你做好了的事情,不就是你的兴趣所在吗!所以,“没兴趣”,往往是你没把事做好,想半途而废而得出的结果,如是这样,之前的时间也就被你白白浪费了。
此时此刻在这里,才感受到坚持做一件事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不喜欢做某事时,是不是得问问自己,把事情做好了吗?是不是因为没有做好而不喜欢呢?如是,就得问下一个问题,做好此事对你有无意义呢?如是,那就努力做好它吧,没有其他选择。
结语:
一件事,你为它投入的时间多了,做得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擅长了,自然就做得比别人好了,兴趣也就自然浓烈起来,而后就更喜欢做,再而后就更擅长,如此良性循环,你的时间壁垒也就建构起来了!
读书笔记(十四)——《把时间当作朋友》第7章“应用”第1节“兴趣”,蟹蟹阅读,希望您有所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