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上马原_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的理论知识时,老师给我们看了药家鑫事件的视频,深受启发。
药家鑫,一个西安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在一天夜晚开车撞到了一位27岁两位孩子母亲的张妙,面对躺着地上奄奄一息的张妙试图拿手机拍药家鑫车牌号时,药家鑫冲动的用刀子残忍的杀害张妙致死而逃,经法院审判以死刑处理。
是什么是使药家鑫在遇到撞人事件害怕承担责任,对生命毫无敬畏感?是怎样的心理造成他错误的以为撞伤人不如杀死更好?是什么使他随身携带刀子?
在药家鑫背叛死刑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错综复杂的心理?引起了社会议论纷纷。
经过调查才知道,导致他从一个高材生弹琴的手到沾满鲜血的手很大程度是由于从小的受教育方式与环境。
从小父母对他管教严厉,父亲是当兵出生,对他更多的是命令式的教育,你该干啥干啥。母亲为了让他学好钢琴,经常打他、责骂他。当他取得成就而沾沾自喜想要得到父母肯定时,换来的确是父亲尖酸刻薄的话语:外面比你强的人多的是,别取得小点成就就骄傲自满。父亲以为这样的敲打方式,才能让他不骄不躁,变得更加优秀。父母对药家鑫高标准、高严格,追求完美的教育方式,使他养成了只要自己想做的,就一定要做到的偏激性格。
过分的自卑扭曲人格在心里萌发。当他不听话时,父亲会将他关在又黑又冷的地下室里,他怯懦、胆小,习惯了逆来顺受和对周围自己不满意的事情不做出任何过激的反抗。长期得不到鼓励、肯定的他,错误的认为自己做的任何事都是毫无价值、微不足道的。为了能证明自己、获得内心的自我需求,高考后,他减肥60斤,拿着外公给他的一万云钱去做了双眼皮手术。上大学后, 他
不停的练钢琴,到处去做家教,挣钱,每天晚上11点多才回家,第一个月挣3000多,他就想着第二个月挣四千、五千。他对父亲说:他想干大事。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觉得钱才能证明他的价值感、成就感。
在审判者他也自述过:他感觉一点也不快乐,生活很累,压力很大。在初中的时候,他就无数次想过要自杀。在判死刑最后的十分钟,他对父亲说:我想把眼角膜捐给别人。可是父亲的回答是:你自己带走吧,别把邪恶的罪行留在人世。(也许药家鑫只是想通过别人的眼睛来陪伴父母吧!然而这小小的要求都被父亲残忍的抹杀了)
药家鑫事件,无论是已经为人父母,还是尚未为人父母,都应该死亡中得到学习和反思,因为这是血的教训。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材成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忽视了成人的重要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形成,品德、人性善良的养成。
所以,针对此事件的发生,我觉得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下:
1.沟通。把父母和孩子能经常进行一个交心的沟通谈论。父母了解孩子的需求、想法。孩子则把自己心里对父母的教育安排是否接受或者自己有更好的建议让父母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国式的教育观_把自己的想法、要求强加给子女。自己年轻时未实现的梦想,想让子女去实现,有意无意的敲打他们。表面上是为了子女好,希望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不要步自己的后尘,实则一定程度是出于父母的自私,攀比心理。为人父母的是否想过自己的孩子想要什么?自己的孩子快乐吗?这些事孩子喜欢做吗?
2.鼓励。孩子都成长必不可少的就是鼓励、赞美。当孩子去的成就哪怕多么微不足道的时候,需要得到再接再厉的勉励。当孩子遇到挫折难过、丧失信心和勇气时,他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帮助。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变化,自卑、自信绝不是一时半刻形成的,绝对是经过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21形成一种习惯,而习惯的不断重复便形成了性格。
3.品质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父母要以身作则作为孩子的榜样。教育他们常怀一刻善良的心,保持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学会主动承担责任,有担当意识。不怕犯错误,就怕承担错误的勇气。当孩子犯错时,不要非打即骂,思维的教育启迪,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比被动认识自己的错误效果更好。
4.孩子的身心健康比成才成器更重要。如何一个人非常的成功,生活物质光鲜亮丽,可是精神上人格扭曲、性格缺陷,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不会获得快乐。一个人可以平凡、普通,但人格健全才是真正所追求的精神世界。
但是,我所提的建议也不意味着让孩子为所欲为,想干啥就干啥。一个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碌碌无为,没有进取心的平庸。一个人可以软弱,但一定要有善良的道德底线。一个人可以自私,但一定要遵守道德法制。一个人可以穷,但一定要人格健全。这就需要父母在对的时间进行对的鞭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