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深圳《魅力许商》编辑部的许勇飞宗亲来电,说有版面可介绍一下“许兰武微信公众平台”,于是深夜里就随手写点感受,也算简单地梳理一下两年半以来的经历。
2015年春 结缘宗亲
令我有幸结缘宗亲的第一位宗长,是许宗锦。今年9月底,我在广西时,许宗锦宗长亲自驾车,从钦州到桂平,一路上我们还聊起了这段难得的缘分。
2015年3月底,在江西采访的我,微信里突然加了一位好友,名叫“许宗锦”的宗亲(开始以为他是个80后的小伙子),说是上海有个宗亲活动,是否感兴趣?我顿感惊奇,心里想:还有这样的宗亲组织吗?忙完工作的我,就坐高铁从江西经浙江来到了上海,参加了上海宝龙集团在七宝广场举行的活动,下午参加了筹备第十八届许氏宗亲活动的会议,一个会议室内三十四个社会精英,全都姓“许”。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自此,我有幸结识了那么对我以后生活影响巨大的宗亲。这次参会,令我以后的生活,改变了很多。
为筹办许昌第十八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我共参加10次会议。为采写许氏新闻,以后的两年半,我去过100多个城市,组织并注册了忠孝行动者联盟,拜望过12位百岁老人。“许兰武自媒体公众平台”运营一年多来,原创许氏新闻300余篇,微信公众平台粉丝量已达8400人,在做好微信公众平台的同时,也通过“今日头条”、“腾讯视频”、“一点资讯”等自媒体推广许氏新闻,在海内外许氏宗亲中产生较大反响。
一切都是缘分
谈及做“许兰武微信公众平台”的原因,可以说,一切都是缘分,一切都靠缘分。一个人的出现,和它成长环境、学习过程和接触人群密不可分。
出生在孔孟故里的我,从小就喜欢对身边事物多观察多记录,虽然当时教室里学的是新思想,可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更多地体现着孔孟故里的仁义礼智信。印象最深的是,春节给祖上行礼磕头。
记得2009年,我当时在《法制日报》的《法制早报》做记者时,就写过一篇《磕头还要继续》的稿子,在网上获热评。
接触上宗亲话题,这也和自己的情趣分不开。世界上为啥每个人都不同,就是因为它在不同的时空里,选择了不同的通往行动过程。喜欢宗亲的话题,是我从小就有的愿。
从孔孟故里走进大学,再走到中国传媒大学读书,也就是我了做个传媒人。眼下十五年或将继续的传媒经历,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技能。从选题策划到采写录摄,从迅速成稿到后期编辑,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我都熟知并实践着。
记得去年,在河南许昌参加的第十八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会议还没最终结束,本人的自媒体稿件就已发出,刚刚做平台的一篇稿子,已达到4000以上的阅读量。不吃饭就写稿子、发稿子,成了习惯,对于如此的职业速度,心里有着无限的快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爱老和孝老对我来说特有感触。或许是因为自己有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以更加推崇敬老、爱老和孝老的活动。2016年春节,在北京等地启动了“中华忠孝行动者联盟”,一共拜望了12位百岁老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将继续。
弘扬正能量是许氏新闻的核心
有着主流媒体工作的经验作指导,有着20年党龄的不忘初心的精神状态,有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一定要把“许兰武微信公众平台”努力打造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一定掌握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学习永远在路上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内容第一,但是创新的形式不可忽视,因为大众的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加强公众平台的内容建设,从许氏精英人物,到快讯直播,都要提升一个新台阶。
对于各个宗亲组织的言论或活动,不站队不抨击,多学习多提高,于事无补的言论不发,尊重宗亲的自我选择,实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私下沟通或公开评论,努力营造清朗的宗亲网络空间。
该平台才刚刚学会迈步
“许兰武微信公众平台”自去年发表许氏消息以来,虽然有了8000的多粉丝,有了些许的公信力,也有了不少宗亲给提供新闻线索,但是相对于其他的许氏宗亲自媒体,还差很多。相对于互联网下的其他自媒体平台,更差跟多。“许兰武微信公众平台”自诞生到现在,也只有一岁多,才刚刚学会迈步,它更需要众多宗亲的呵护和关爱。
最后,通过此机会,也向多位宗亲致歉。对于不少重病救助的众筹的宗亲讯息,没能从平台发出,也请您谅解。对于一些不适合发出的宗亲广告和负面消息,也请您见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