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重大。家长赋予子女的不仅仅是生命,家庭教养、成员关系、各自对事物的评价和态度,时时刻刻塑造着孩子的心灵。不可否认,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传”,但“言传”也是“身教”不可替代的教育方式,而且也是我们大多数家庭的主要教育方式。那么,教育语言使用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言传”注意些什么一、净化孩子语言的使用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孩子对成年人的语言往往良莠不分全盘接受。孟子为父守陵,孟母把家搬到墓地附近,孟子学会了哭坟拜墓;孟母又把家搬到集市周边,孟子学会了杀鸡宰羊的哀鸣和小贩的讨价还价声;孟母再把家搬到了学校旁边,孟子每日里听到琅琅读书声,爱上了读书,终于成就了一代名家。“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位家长,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是作用。
孩子每天听到的都是些脏话、粗话,家长里短、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语言,怎么能要求他讲文明讲礼貌、待人诚恳、善良正直呢?值得一提的是,净化孩子的语言环境,还要注意净化网络、书面交流语言环境。现在是信息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新生的语言有一部分确实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其积极的作用。更有很大一部分纯属个性宣泄,哗众取宠,有的甚至粗鄙不堪,糟蹋着中国几千年沉积下来的传统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扭曲了孩子的心灵。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帮助孩子规范使用语言。
二、平等的家庭式对话
孩子虽是父母身上掉下的一块肉,但从当他脱离母体的那一刻起,请一定记得把他当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尊重”是平等对话的起点。无论他多么的优秀,请不要卑躬屈膝、唯唯诺诺;不论他多么不堪,请不要盛气凌人、颐指气使。任何时候请记得,他们和作为父母的我们一样是一个脱离于我们独立存在的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骄傲,有自己的难堪,更有自己不愿与你分享的心事。作为家长,不要过分在人前炫耀孩子,也不要在人前戳孩子的痛处,指责孩子。特别是在青少年时代,我们都曾年少过,都曾怀疑过,都曾叛逆过, 那就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遇到问题时,先静下心来,学会聆听,接受和尊重孩子,尽量做到心平气和,与孩子一起找到症结所在,可以分析,可以讨论,可以建议,请少一点愤怒,少一点指责。
三、切忌单刀直入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每一个人都有不愿直捣的痛处。又特别是处在叛逆期的青春少年,他们开始苏醒的荷尔蒙影响着他们的心情,心情的变化又会影响着他们对事物的不确定的判断。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怀疑一切又想亲自实践一切。单刀直入的谈话方式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常常会适得其反,你指东他偏往西,即使心里认同为了标新立异也会做只死了的鸭子——嘴硬。
《战国策》里有一位说话艺术大师——触龙。赵威后不愿将自己最喜爱的长安君送去做人质,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面见太后,避其锋芒,从自己年老体弱说起,关心太后身体,托子于太后,继而论及对子女的疼爱,引起共鸣,再言及王位继承问题,不知不觉中,缓和了气氛,拉近了距离,晓之以理,循循善诱,令太后怒意全消,幡然醒悟,同意了长安君出质于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我们的孩子虽不如赵威后权高位重,但只要触及到他心爱之物亦是听不进人言的,触龙迂回的谈话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把握时机,相机而动
作为个真实存在的人,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情绪的,又特别是易冲动的青少年,更是三晴两雨,多疑善变。作为他们的父母,我们一定要多花一些心思,学会善于观察。孩子处于不同的心境,则选择不同的谈话内容,采取不同的谈话策略:在孩子情绪高昂时,适于激发孩子斗志,提出更高要求;在孩子困惑时,多聆听,多探讨,谨慎提出建议;在孩子情绪低落时,多陪伴,细心安抚,让孩子能感受到爱;在孩子急躁时,就请学会静静地等待吧。
五、家庭成员的不可或缺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的确,一个成员完整、关系和睦亲密的家庭中走出的孩子,一般会健康、乐观、自信、阳光。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我们太多的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的参与,要么是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参与,要么是观念原因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女人之事不愿参与,不论什么原因,对孩子来说,缺少父亲的参与的教育都是一大憾事。父亲作为男人,首先具有女性没有的磁性嗓音,最起码能起到安抚作用,低沉的话语更具穿透力,更能直抵孩子内心。相较于母亲而言,父亲的谆谆教诲,因势利导,更能引起男孩的共鸣,更能给女孩带来安全可信性。其次,男性较女性更理性、更果断,不会如母亲那样絮絮叨叨善作那反复无效的重复模式,孩子更愿意接受父亲果敢的建议。
“言传”注意些什么家庭教育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教育教育语言的技巧也是需要不断积累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学习的过程,多学习青少年心理学,学习沟通技巧,学做一个接受孩子孩子也乐于接受的爸爸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