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后垟堂的厢房前,有一对隶书禅语: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
每次路过,不禁驻足默念,不知自己是否是有缘之人,也惊讶小佛堂竟总有大智慧,仿佛看到就是缘到,内心窃喜。而后来洛阳之行才知,此联出于白马寺后殿门上的对联,原是渊源流长。
昨晚参加了今年以来的第一次农村支部学习会,的确久违而亲切。新搬的办公楼还未装上话筒,传达书记“一肩挑”精神基本靠吼。也因有了崭新的学习会专用会议室,硬件的升华也让宣誓的仪式感水涨船高了起来。
驻村特地从办公室带了面党旗而来,例行宣誓。会上邀了本月政治生日的同志前列举拳领誓,全体起立,面向党旗举右拳齐耳,大家神情庄重。紧跟着,集体的声音浑厚铿锵了起来,一字一句地,走心或者不走心地走了一遍,听起来倒是十分的不错。也许窗外的村民路人听到朗朗的宣誓声,心生入党之意也是很有可能的。
回想自己入党,已有18年零10个月,也在各种红色打卡地宣过誓举过拳。入党誓词12句,80字,谁也不会没事了去数它,也只有较真的我,数了三遍又与度娘验证后才敢记下来,不敢有错。而实质上,入党誓的含义有多少能真正领会,又自视有多少标准可以达到?……细思极恐。
我们常说入脑入心,能入脑就不错了,入心更是难能。大众的宣誓,如小和尚念的经,基本有口无心不知所云,或早已在云霄外。农村不恰当地戏称这种仪式如同“灿愿”,因宣誓而宣誓,走形而不走心地许了个灿烂的愿望,全无兑现的“境界”。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宣誓,坚持这种仪式感呢?当过学生当过家长的我们都知道,娃小的时候,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逼他死记硬背下来先,就象在骨头上刻了字,抹也抹不去,只等你长大后突然间地悟到,就可飞花令满天飞、打遍诗池词林无敌手。
武侠小说看多了的人也知道,笨痴的郭靖如何用生吞式记忆《九阴真经》,少林高僧原来就是死记硬背的藏经阁扫地僧。只等突然间的悟到,灵光一现,任督二脉通灵,大侠就会横空出世。
而最恶劣的宣誓,就是口是心非的人了。场景感动的持续力只有几秒,如千里迢迢到韶山,广场上列个队,感叹一下历史的壮丽和雕塑的庄严,然而放下拳头后誓言全忘。更有甚者,放下宣誓转身就是妄言。这些人们,估计还要经历各种去心魔去杂尘的炼狱,才可悟到。所谓天雨虽宽,信仰未坚。
因此背诵与宣誓只不过是量的积累,胜出与悟到才是质的飞跃。依此倒推,也印证了我们常挂嘴上的一句话: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累积宣誓的仪式,韬光养晦,东方必露鱼肚白。
自悟确是很难,悟到却是快乐。今晨五点醒来,回望昨日两难之事,突然间脑间闪出昨晚宣誓的画面和“对党忠诚”四个大字,于是万绪有头,如夜航之明灯亮起,信念与勇气倍增。也体会了“悟的味道”——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信仰至上,不渡无缘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