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于2008年8月8日。
五十年,无论对一个人,还是一所学校来说,都意味着进入了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学校经历了创办、重建、合并的发展阶段,经历了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提升,已发展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涉及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学科本科大学。
大学要靠实力求生存、求发展、求声誉,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离不开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努力。我们将1997年以来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淮安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的新闻稿件选编成册,力求反映学校改革发展成绩,记录学校成长的轨迹。没有选编者,附录收目备查。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由于时间、精力有限,陈年资料收集不易,广播电视作品不好再现,网络媒体海量信息,我们只选纸质媒体作品,时间从1997年升本开始,截止时间2008年6月30日。在内容上,选择反映教学、科研、学科、管理、服务、活动等方面的文章。对于围绕同一题材的稿件取媒体级别高者,级别低者只能割爱了。稿件的标题、正文、署名保持发表时的原貌,明显讹误作了订正。图片没有标题者,为了便于阅读查找,重新制作了标题。此番“淘”出的作品,是师生12年躬耕的精粹,无言地诉说着学校的变迁,小心翼翼地保存着岁月的年轮。以有限的篇幅,定有遗珠之憾,错讹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付梓之际,我们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同事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党委副书记王家云教授冒酷暑多次看望大家,提出指导意见并在百忙之中审阅书稿。韩同友部长负责全书策划和统稿,张同刚负责代序、后记、2004年2月之前的文章校对,陈树湘负责附录的编排校对,王新鑫负责2004年2月之后的文章校对。王德勋副部长对编辑工作提出过指导性意见。庄飞老师、校报记者团的同学查阅提供了部分资料。对于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学校印刷厂、淮安日报社印刷厂对本书的付印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