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作陪伴群,好多小伙伴私下跟我交流。
有人问,我原来是断断续续在写文章的,但是我发现自己写的内容不好,没有什么文采,整篇都是白开水,然后又尝试了用比较幽默一点的那种段子的形式去写,结果更加四不像,我对我自己的目标读者其实不清晰,第2个就是我的关注刺点是什么?
我一听,就笑了,因为我也走过这样的弯路。不过我走的是相反的弯路,刚开始写公众号文章的时候,我因为当时还做着文学类的培训学校,就为了显示自己能写会写,过于讲究华丽的词藻,其实现在看起来可做作了,结果反而把一些家长给吓住了,说你能写得这么好,我可写不出来呀,我连个成语都不会用。
所以,后来我就开始打磨语言,就用朴实的白开水的形式去写。
你可以尝试一下,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摁住一个点开始写,就不要讲别的,能把这一个点讲清楚就ok,最关键是内容。
比如你去旅游的时候,知道这个景区有悠久的历史,又百度了一下他的历史典故,通过历史写当时的人文,讲当下的人应该如何生存,我觉得这个是有价值的。
我看过一个博主的视频,她是专门做那种悬疑类的书或者影视剧的,比如东野圭吾的小说,或者改编出来的影视剧,还有前阵子热映的《三大队》,还有香港的那些犯罪片《饺子》,聊斋故事……等等,我都不敢晚上看,大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才敢看,你就知道她做的多么成功了。
她还原当事人的心灵,其实我觉得,如果进一步去分析生存之道的时候,她就会成为一个更大的ip,成为别人的意见领袖,就是以史为鉴嘛,我们通过读书,看电影,看电视剧,知道现在的人应该如何生存,提炼出给当下人的一些生存之道,我觉得是更有机会的,至少这个ip人设会更强一点。
写文章也好,拍视频也好,要慢慢去发现自己的特点。
现在每天我也拍一段小视频,就像我写文章一样,也在摸索自己的优势在哪,吸引人的点在哪儿,那我就要呈现出这个点。
举个例子,我们什么时候会记住一个人?
一定是他所有的东西,都统一。
比如,你现在脑海中想起你的一个朋友,或者想起你曾经喜欢的一个人也好,你脑海中第一浮现的,绝对不是他这张脸,而是他在某个环境中整体的样子,但如果这个人出现在一个,你感觉都统一不起来的那个场景的时候,你就会很难记住他。
因为他很多东西四分五裂,你好像整合不起来,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嘴巴是嘴巴,然后就发现整合不起来了,给我的感觉就是乱套了,所以我觉得你要形成一个整体的记忆,就是要坚定地走自己的某种风格,可能会更适合你。
就像我关注的那个博主,她不是因为华丽的化妆、夸张的演绎,或者说她的那种悬疑的风格而火的,而是她完整地诠释了这个东西的,我们把它叫创作过程故事化,她把自己当成这个创作者,来还原了而已,这个东西本身它是内容的稀缺性,而不是它形式的稀缺性。
通过我们的信息检索等能力,去找到这个东西的来源,它都是在还原这个当时的信息,这个信息是有信息差的,写文章或者做短视频,其实都是做有信息差的内容,就是好内容。
这不就是我们能在某个极小的领域,站住脚的生存之道吗?
没有人看过,我们就有信息差,就有稀缺性,就一定会引申到生存之道。因为这个东西是普世话题,谁不关心生存呢?
我们看电影《泰坦尼克》,是从海洋之心的文物讲起,来讲爱情,你看为什么所有的电影,到最后都要扯上爱情、亲情、友情、正义,因为这些东西是普世的啊,你要找到那个普世的价值观,你才能跟别人建立桥梁,我们就变成普世又陌生,你讲海洋之心是陌生点,但是讲生存之道就是普世的。
这条路啊,就像王阳明的那4个字,格物致知,任何的物品,格到最后,它就是生存之道,它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生存所需要的东西。
所以,做有信息差的内容,做有稀缺性的内容,是做ip成功的不二法门。
我写完了,猛烈点赞,点在看,转发,你会更有才有财、更好看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