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奶爸是一場修行

作者: 上校奶爸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08:03 被阅读0次
    奶爸帶仙女遊仙女山

          我的女兒小名叫小木梓(取自其母親姓氏偕音),昨天(2017年9月2日)滿641天、一歲9個月,當奶爸以來,看到她一天天長大,雜陳著辛勞與幸福,付出與獲得,迷茫與釋然,很難說是我在養育孩子,還是得到孩子的重塑。帶孩子就是最好的修行,是孩子教會我不曾感受與擁有的一切。

    喜歡和爸爸這樣玩一一打馬馬肩

          最讓我開悟的是,孩子是父母的老師。孩子的點點滴滴父母都受教育。像開水籠頭玩得盡興被突然制止时,哭鬧掛著滿臉淚珠,卻又得到一本圖畫書而喜笑顏開,對於成人則是不可能的事,經常對老早陳芝麻爛谷子牢記心中,孩子卻失懷,該放下當即放下,把握新一個機會,行動力極強。像垃圾桶,一般父母認為是臟、毒、爛、棄之物,孩子卻當成聚寶盆,稀的、乾的、軟的、硬的、圓的、方的、吃的、喝的等種類豐富、五顏六色、百花齊放,有時對一個有圖案的盒子喜笑顏開的看半天,有時找到一個玉米棒芯子津津有味的啃起來,有時拿著酸奶盒子把酸奶弄在臉上像小花貓,有時用手去摸捏土豆皮,有時乾脆把垃圾桶倒出來,盤腿坐下,自在淘寶,聚精會神,一絲不苟,就像一個考古專家。像媽媽上班早出晚歸,聽到開鎖聲就喊媽媽、做夢喊媽媽、媽媽不在時拿著電話給媽媽打,可見到媽媽又當空氣了,除了講故事,甚至不讓給她洗潄、玩遊戲、睡覺,早上起床直奔爸爸,對媽媽視而不見,雖說是生氣,但很真實,不看人眼色,活在當下。像玩水,一般父母覺得孩子無聊,沒什麼好玩的。孩子卻有全新的感受,喜歡不厭其煩地洗手,用手指甲去挖肥皂;兩只手握在一起滑滑的,爾後慢慢去洗,用手去感受水流,從水籠頭出水處一直體驗到與池子接觸的地方,爾後用手捧水喝、把水澆到身上、啪啪打水響,甚至爬進去坐到水池子裡玩,弄得全身濕透還哈哈大笑,而且成天以洗手的名義玩水。可見專注力、情商非同一般。像廚房,一般不愛做飯的人是不屑光顧的,喜歡吃現成的。孩子竟感為大世界,第一㳄看到蒸氣把鍋蓋頂起來時喊“怕”,以後便目不轉睛地看,會心一笑,還要去摸,不是怕燙傷真想讓她體驗一下;鍋碗盤杯勺筷成了她的樂器,先是一個一個擺出來,有時擺得很整齊,有時互相敲擊,有時坐在地上其週圍都是餐具,我家的瓷器已所剩無幾;做飯、洗碗比較熱衷,她端個凳子站在上面,看切菜,時不時搶刀、菜、肉,看洗碗,目的是玩濕抹布,玩水,喝水,還嘰嘰呱呱,好奇心強,勢比高低,從不感到累煩。像石級、樓梯,一般人都不願走,一是對髕骨有害,二是怕苦累。孩子見到石級、樓梯(最愛自動扶梯)十匹馬車也拉不回來,即使拉回來那就等著安撫她的長時間哭鬧吧;要是不讓爬自動扶梯,怎麼解釋都不聽,委屈得要哭半天才罷休,直到找到一個新的玩法。最早是7個月,爬床、爬地,一歲過就爬石級、樓梯,每爬一段,咯咯地笑、鼓掌,很有成就感,現在爬上去高興之於向四週、向下看,喊“小鳥一一鳥鳥、操場上的人一一哥哥姐姐跑、小貓一一喵喵、小孩畫一一娃娃、小狗一一喔喔⋯⋯”,也可能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吧。而且還要從上往下爬,現在要父母手牽著向下走。當下,浮躁時空父母更該以孩子為師,給孩子提供探索的平台和環境,與孩子平等、同歩、並肩成長,全身心靈回歸自然、童心、本真,還原親情、愛情、感情,找回天倫之樂、幸福一家人、家和萬事興,然後會發現世界如此美麗、生活如此充實、身心如此優雅。

    爸爸爸爸吃吃果果

          最讓我茫然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孩子的內心世界有時令我一籌莫展、不知所措、難以捉摸。像半夜醒來哭鬧不停,只要抱著,而且是竪起抱,頭靠我肩膀、我的手抱住孩子的屁股,我想這種姿勢可能最舒適。感覺到睡著了,可一放下即哭,聲音哭到最大也不罷休,一抱起則睡,而且呼吸平穩。這樣的事情是經常性的,一般人認為是無理取鬧,但也擔心生病了,弄得很鬧心、惱心、揪心。其實,細心的父母也是有規可循的,孩子半夜哭鬧是有原因的,絕不是無中生有。像拉㞎㞎、紙尿布濕透不舒服,換尿布、洗屁屁則安然無恙;渴要喝水、餓要吃奶,也容易找到原因,一解決就沒事;天氣熱醒了,開電風扇、空調,洗洗澡,感覺舒適了則繼續睡;相對一起生活久了的親人如外公外婆、姨姨、爸爸分開時,比較麻煩,邊哭邊指著每個房間去找,聲音越來越大,直到哭累了、實在支撐不了才休止,而且邊睡邊抽泣邊念叨“姨一一、爺爺一一、奶奶一一、爸爸一一”;做夢或白天發生的她認為害怕的事,如平時叫小狗一一汪汪、小貓一一喵喵、羊羊一一咩咩、豬豬一一哼哼、⋯⋯一㳄進電梯迎面一條小狗竄出來親熱,她趕快喊“爸爸,抱,怕”,雖逗得滿梯人發笑“這麼小曉得說怕”,但確實是怕,而出電梯小狗邊跑邊叫,更加劇“怕”度,要是半夜醒來喊“怕”則不尋常,至少要讓抱上兩個小時,直到深睡,甚至是時睡時醒,每㳄醒來都要喊“爸爸、怕”,反復無常,父母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抱抱”。最令人“頭疼”的是,午休時因某種情況而興奮等晩睡晚起,比如下午6點起床,那她不熬到晚上12點不算數;再就是到了睡覺的時候不睡要抱抱,這其實是孩子想讓父母抱,這時的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孩子無故鬧騰,這是孩子想給你單獨表達親情,趕快抱抱,邊摸摸孩子的脑袋和後背,邊和孩子溝通聊天,讓其安然入睡,否則讓其心靈受傷,以哭鬧化解,最後還是以抱抱解決問題,何必不早點領會孩子的心思呢?!一般女兒喜歡爸爸,因為媽媽管得嚴一一唱白臉,爸爸容易開綠燈一一唱紅臉。像媽媽工作忙,早出晚歸,我全職,起床、吃飯、洗潄、睡覺、玩遊戲、講故事、拉㞎㞎等都由我負責。7月7日至22日,我有事連續幾天早出晚歸,白天由外公外婆、姨姨帶,晚上一直等爸爸回來,否則不睡覺。當見到爸爸時格外興奮,眉開眼笑,過度親密,主動要爸爸洗潄、講故事,有時太困隨及入睡;有時太興奮時要抱抱,或是和爸爸一起躺在床上聊天,直到睡著,作為外公外婆、姨姨們、父母心裏都很不是滋味,這種感覺不知大家有過沒?!當過上10來天後就習慣了,爸爸晩上不回來也可以和姨姨睡覺了,但第二、三天有所反復,第四天恢復正常,這也是孩子獨立的最好培養,因為父母不可能每時每刻在身邊,早晩要獨立,越早越好。但一週以後,見到我則先是喊一聲“爸爸”,然後“爸爸抱”,隨後是大哭、生氣,掙脫要大姨、外婆、哥哥等人抱,就是不讓我抱,讓你一邊自責去吧,過10分鐘左右,主動由遠及近接近你,聲音由低到高不停地喊“爸爸”,從此以後寸步不離,連續兩、三個晚上,都要抱著睡,一般要醒三、四㳄,做夢都在喊爸爸。看來,安全感只有爸爸媽媽才有的,在孩子身心靈方面,最愛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姨姨姨父、叔叔嬸嬸、姐姐哥哥都無法替代。這似乎有些矛盾了,安全感和獨立性培養怎麼兼顧呢?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安全感是父母天生給的,獨立性是父母後天培養的,看似摸不著頭腦的事是父母耐心摸索的,只要父母把自己當作孩子來對待,最好自己也成為孩子,找回失去的記憶,從嬰兒過起,才能想孩子之所思、幫孩子之所需、解孩子之所困,培養孩子探索世界、獨立生存、專注思考、知行合一的能力。

    泡泡泡泡泡泡

          最讓我觸動的是,不以規則不能成方圓。孩子成長規則無處不在。像一日生活制度,就好比部隊作息時間一樣,這在胎教就已形成。我的小木梓最喜歡聽《堂吉訶德》故事,每晚8點多就踢媽媽,將我們用微信錄的語音播給她聽,爾後在一曲搖籃曲中入睡,翌日8點準時提醒媽媽起床。出生後,每天睡21個小時,除餓、拉㞎㞎外均呼呼大睡,一個月後便斷夜奶,每天其餘3個小時,抓緊時間做操、逗趣、洗潄、游泳、吃奶、換尿布⋯⋯半歲以後,每天睡覺递減到18個多小時,一日生活制度初步形成。一歲以後,每天睡覺時間递減到15個多小時,每天早上9點起床,洗漱,換尿布,早餐,9點半之前完成;之後,要麼去早教中心、要麼戶外活動、要麼探索專注,這也分很多種,爬,什麼地方都爬,沒有分別心,摸,什麼都要摸,自己的手腳、被褥、家具、能接觸到的一切,除父母乾涉的火、電、刀、剪、釘、筆等不安全設施設備外,都讓其探索,這樣到12點多,之前吃一次水果,過半小時後吃午飯;飯後自動午覺,一覺睡到下午3、4點多,起床,換尿布,洗潄,喝牛奶,戶外活動或探索,吃一次水果,晩飯基本上到晚上6點;孩子的世界還是探索,直到晚上8點半,如果還沒洗澡、吃奶,則要抱抱並指著衛生間喊“洗一一”,洗後不及時喝奶,則指著奶瓶喊“奶一一”,一歲半以後直接喊“洗澡一一、喝牛奶一一”,21時許,一般準時睡覺。這樣,一天3餐飯、2到3㳄牛奶、2㳄水果、拉1或2或3㳄㞎㞎、洗2㳄瞼、洗1至3㳄屁屁、吃一粒DHA和一片牛初乳、2㳄戶外活動(週3、5、日上午早教)、2㳄講故事、自由探索(玩玩具)等,這個大的規則基本建成,但有時也有出入,比如外出旅遊,還有一些不可捉摸的如有時午休到下午5、6點才醒等。這是總的規則,細微的規則不計其數。像早上起床後洗潄,抱我著她自己開衛生間門、開燈,下地拿凳子、站在凳子上洗手,我給她洗臉、擦香香,下地後,我拿專用盆子接水給她洗屁屁、換尿布。像晚上睡覺,整齊地把爸爸、媽媽、自己的鞋子擺在指定位置,我給她換睡袋後,主動給爸爸、媽媽、自己拿被子,聽爸爸或媽媽講故事,聽音樂,21時準時睡覺。像戶外活動,我抱著她自己開門、關門、鎖門(只將鑰匙對準鎖孔推進,還沒力氣轉動鑰匙)、開電梯、站在安全地帶等待、進電梯、選去向、站在安全地帶等待、出電梯,回家亦然。像上早教,去時向老師問好、抱抱老師和小朋友、老師上課後說謝謝、課間自己吃餅乾和水果、回家時給老師和小朋友說再見。不過有時也有人為打破規則的情況,像我以前斷斷續續陪伴,一習慣便分開,或早出晚歸,晚上我不回不睡,哭鬧要爸爸,剛一習慣爸爸又回來了,這也不利于規則的建立。外公外婆和姨姨來、去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家,孩子占著人多,不聽父母的話,時間一長,建立起的規則就危在旦夕。保姆帶孩子,要錢多條件高,不盡責還缺德,說起來一言難盡,多數是兩面人,對孩子還不僅僅是打破規則的問題,而且是對身心靈的傷害。立規易,護規難。關鍵在於父母,要像上了發條的鐘表永遠在路上走個不停。幫助孩子建立起的規則,一個環節不跟上將前功盡棄。父母的威信將不復存在,孩子的真實、誠信、專注將變成真實的謊言。要特別狠心特別愛,堅持堅持再堅持,該孩子做的,父母堅決堅定堅持不得代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得乾渉,姨姨姑姑不得開綠燈,其他親人不得亂跟風、“假關心”、看熱鬧。

    會和媽媽交流了

          最讓我反思的是,行而不可得窮極,微而不可得把握。帶孩子是快樂的、幸福的,重走成長路,但畢竟事無巨細、親力親為,也是苦累繁煩的。孩子的成長,尤其是女孩,關乎一生的修身,關乎一個家庭的興衰,關乎一個國家的強弱,像以色列、德國、日本等國,女人都要培養上大學,結婚後必須回家全職家庭主婦,相夫教子,國與國的競爭是女人的競爭,是其帶孩子之真諦。帶孩子不亞於機關工作,甚至更辛苦,我以前在機關很少2點前睡覺,遇重大任務時要加班到4、5點,甚至通宵達旦。即使這樣,只要有一點時間,也是深度睡眠。帶孩子卻不一樣,就像阿里天空高原一樣,始終保持似睡非睡狀態,一有聲息馬上看過去,像被子蹬開了、口鼻捂住了、爬滾下床了、被蚊子叮了、渴了、餓了、拉了、熱了、涼了、凍了⋯⋯帶孩子不亞於領導工作,方法要求合適得當,領導是組織任命的,不管能力素質、領導方法、人品官德如何,尤其是主官,部屬和部隊都不得不服從。帶孩子卻不一樣,像說話,應該蹲下來,與孩子平等相待,要是一句不妥當的話,可能讓她正在探索的世界變得灰暗;什麼事情都代辦,如怕麻煩、怕弄髒衣服和房間而餵飯,可能讓她從小就養成自私自利、沒有自我意識、不能獨立、不會勞動等不良習性;出言不遜、頤指氣使地居高臨下指責及正在探索的事情,而認為是搗蛋,甚至體罰,可能在外面遇事畏首畏尾、不知所措、沒有主張;在外面尢其是公共場所,孩子做些讓父母“感到”沒面子的事而罵孩子“別在外面給我丟人”等,挫貶孩子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在人際關係中不自信、怕發言、不敢看人眼睛。7月15日我在那拉提草原見一位母親對正在哭鬧的約摸5、6歲的孩子大叫“再哭,不聽媽媽的話,我就不要你的,把你留在這裏給人”,我一聽心裏一震,你嚇唬孩子,他可能會當真,對其心靈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誰去療愈,這樣的母親至少沒有這個意識。7月29日我帶小木梓去沙坪壩天星橋衛生服務中心打預防針,針後等候30分鐘期間,小木梓與一個姐姐交流並打了姐姐,我當時要小木梓向姐姐道歉握手和抱抱,但其婆婆和媽媽不好當面與我理論,而是惡狠狠地數落自己的孩子“別人打你,你為什麼不還手,沒用的東西;以後别人打你,你也要打別人”雲雲,這樣的長輩能帶好孩子嗎?一點慈悲心腸都沒有。帶孩子不亞於基層工作,不能走過場、圖形式,我曾在連隊當過排長,對上有連幹部、對下有班骨幹、戰建訓練保動有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只需抓好落實和戰士的合理意見建議及需求得到反饋和解決即可。帶孩子卻不一樣,她是一張白紙,世界對她而言都是全新的,每時每刻都充滿探索性、偶然性、不可遇見性,所有規則、習慣、愛好,都要她在探索中的建立和培養。像小木梓去新疆20天後回家卻不適應重慶早9點起床晩9點睡覺的作息時間,早上不起床,中午2時許睡到下午6點,晚上不到11點是睡不著的,她找各種理由如喝水、講故事、搭積木、抱著到處看轉等。怎麼辦?早上8點弄醒,中午過了2點讓其玩,直到晚8點,洗潄、喝牛奶,爾後困困地睡覺,這樣兩、三天問題就解決了。像晚上把一盒彩筆全倒出來,筆和蓋全打開,我叫她歸位,筆筆累了,要睡覺,她做了一會兒卻去玩別的去了,正拿她沒辦法時,媽媽來了,笑著商量說:“小木梓,今天還有什麼事情沒完成呀?”小木梓說:“筆筆,覺覺。”爾後全都歸位了。小木梓有一㳄在第三軍醫大學老校址院內拔盆栽花草,媽媽說:“小木梓乖乖,小草和我們一樣,怕疼,你把㸰手手折斷了,會很疼很傷心的。還有,這是公共財物,不能損壞。”小木梓便帶著哭腔說“呵、呵,草草疼⋯⋯”孩子摔跟頭是常有的事,摔疼了、或是從高處摔下來受驚嚇等,一定不能責怪“怎麼不小心,老是摔倒!”“不是給你講了嘛,危險地方,別去!”或邊打“凳子或踩地板,不長眼睛,讓寶寶摔倒了,狠狠地敲打凳子、踩地板”,為孩子開脫等。這時,最好的辦法是擁抱孩子,摸摸頭和背,待平靜後說一些注意事項。小木梓喜歡玩水,在公共場所也一樣,以洗手名義去衛生間玩水,而且屢玩屢鮮屢興奮,一㳄兩㳄可以,到了第三㳄就不可以了,哭鬧也不行,找人說話也不行,如果僵持不下,則要轉移注意力,徵求意見抱她在外面看魚、花草、畫、工藝品等,而且一起說個不停、硏究起勁,再回到餐廳,主動指著衛生間說“不洗手”。小木梓現在一遇臺階就自行止步,蹲下四肢著地爬下(過)去;遇接近頭的墻或墻角或窗臺(其房間是榻榻米)等,條件反射喊“頭頭”;吃飯先洗手,配合穿餐服、戴裋裋,先喝湯、再吃菜、後吃主食。可見,孩子都是可教的,只要父母的方法可行。帶孩子不亞於軍需物資油料工作,下部隊只要依據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以及各級首長的指示,結合實際檢查落實情況交換意見提出要求並專題報告即可,都是宏觀的。但帶孩子卻不一樣,時效性更強。像飲食,既要有營養,又要可口,還要不重樣,頓頓有蔬菜,餐餐有湯喝,天天有牛奶、水果、雞蛋、粗糧等,一餐沒做好,孩子就吃不飽。7月29日晚我用定時煮粥鍋煮的白米加肉粒粥,因時間長,煮成含漿飯,但第二天早5點要出發去仙女山,只好裝進保溫杯。到武隆服務區時,已是8點一刻,小木梓也醒了,只吃了一點就不吃了。小木梓平時除煮雞蛋不吃外,其他都是最愛,包括中藥。有一㳄,媽媽喝中藥,碗裏剩一點,小木梓端起就喝,而且津津有味,搶走後大哭不已。我以為小木梓剛醒沒食慾,但我嘗了一下,真是很難吃。像衣服、鞋子,孩子長得快,基本上每個月都要買,線上線下,有機結合,一有疏忽,孩子的腳可受罪了。7月6日去新疆給小木梓帶了4雙鞋,我外出差後,外婆發現小木梓老喜歡脫鞋,一看小了,把腳指都磨紅了,外公外婆和姨姨領著小木梓去商場一下買了4、5雙。像油料工作一樣,安全重於泰山,沒有休息日。比如,走路越不好走的地越去挑戰,電源專門去摸插座孔,開水一定要伸手去攪,做飯要去摸火苗、刀類,鞋子脫掉下馬桶,爬上窗戶看風景,從樓梯上往下跳,等等,防不勝防。對孩子而言是探索,對成人而言是考驗。

    在成都華德福學校向夢想奔跑

          寫到這裡還是逗號,當奶爸、帶孩子不是一般的工作,千萬不能看低了、看輕了、看小了,而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家之責、一族之責、一國之責。不管你身居高位、家藏萬貫、學識淵博,都不是主要的,有愛最關鍵,而且要科學、自在、大愛,特別狠心特別愛。我的分享不是讓大家去效仿,而是希望喚起更多父母反思,放下手機、酒杯、麻將、懶散、從眾、跟風,多用心、用愛、用時間陪陪孩子。因為孩子的童年就這麼幾年,過去了再也無法追回。 帶孩子要麼7歲之前辛苦,要麼7歲之後辛苦。這之後不僅僅是辛苦的問題了,還有可能是性格、成長、習慣、家庭等種種問題,甚至上升到社會問題了!德國心理分析學家Alexander Mitscherlich說,“兒童需要玩伴,譬如動物、水、泥巴、樹叢、空地。他也可以在沒有上述元素的環境中成長。用毛絨玩具、地毯、柏油馬路或天井來替代自然。這樣的孩子也會長大,可大人們日後不要驚訝他們在學習某些社會基本原則時很吃力。”或許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有合作意識了 哈哈哈哈哈哈 甜蜜的負擔

     

          文/魏勇

          圖/魏勇  唐康《耕本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當奶爸是一場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hd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