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鲁迅杂文集-热风-随感录五十四》鲁迅谈“二重思想”

《鲁迅杂文集-热风-随感录五十四》鲁迅谈“二重思想”

作者: 昨日花开满树红 | 来源:发表于2024-07-18 09:31 被阅读0次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三月十五日《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署名唐俟。文中讨论了中国社会中“二重思想”的问题。

文中,鲁迅引用了前国务总理黄郛在《欧战之教训与中国之将来》中的话,“中国人有一种先天的保守性,即或迫于时势,各种制度有改革之必要时,而彼之所谓改革者,决不将旧日制度完全废止,乃在旧制度之上,更添加一层新制度。”……“他若贺阳历新年者,复贺阴历新年;奉民国正朔者,仍存宣统年号。一察社会各方面,兼无往而非二重制。即今日政局之所以不宁,是非之所以无定者,简括言之,实亦不过一种‘二重思想’在其间作祟而已。

还真是这样,我们现在也是,圣诞节也庆祝,春节也庆祝;洋人的情人节也庆祝,国产的七夕节也庆祝。而且发生什么改革很困难,旧势力、旧制度、旧习惯万难改变。在《随感录四十一》中,鲁迅也感叹过,想改变积习不容易。

中国社会是深受儒家学派影响的。儒家有一本经典名为《中庸》,“中庸”的本意是“致中和”,也就是遵循中和之道而为之,是以人的内在要求为依据,追寻大道并有所坚守的意思。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解释中庸为:“不偏不倚叫做中。一成不变叫做庸。”也就是三字经里说的“中不偏,庸不易”。可是到了近代,中庸思想却被套上了世故、油滑的外衣,认为平庸、折中、调和就是中庸,于是许多老于世故的人奉“中庸”为圭臬,为处世妙法。

二程

所以鲁迅感叹,当时的社会中,吃人思想和人道主义并存,封建迷信和科学观念同在,以清朝遗老自居的人却又堂而皇之在民国拿钱,“四面八方几乎都是二三重以至多重的事物,每重又各各自相矛盾。一切人便都在这矛盾中间,互相抱怨着过活,谁也没有好处。

鲁迅的性格是一贯爱憎分明的,他不喜欢调和。就像在几年前的女师大风潮中,面对失势下野的章士钊,林语堂主张“费厄泼赖”而鲁迅主张“痛打落水狗”一样。所以他在文末说,“要想进步,要想太平,总得连根的拔去了“二重思想”。因为世界虽然不小,但彷徨的人种,是终竟寻不出位置的。

相关文章

  • 做一束光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句话出自鲁迅杂文集《热风》,章节名为随感录“三十九至四十三”。原文...

  • 读书偶得 鲁迅杂文

    读鲁迅杂文集《热风》中随感录二十五之一段,如下:前清末年,某省初开师范学堂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听了,很为诧异,便发...

  • 是孩子之父,还是人之父——读鲁迅《热风.随感录二十五》有感分享

    最近给自己一计划,每天看一篇鲁迅先生的杂文,以填补自己思想的沟壑。今日阅读《热风.随感录二十五》甚有触动。下面转载...

  • 《鲁迅全集·第二卷》读后感

    这一卷包括四部分——《热风》、《彷徨》、《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 热风 这个杂文集之所以叫“热风”,是因为鲁迅...

  •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

  •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鲁迅

      从一封匿名信里看见一句话,是“数麻石片”(原注江苏方言),大约是没有本领便不必提倡改革,不如去数石片的好的意思...

  • 孤独者

    最近在读鲁迅的《彷徨》集子,《彷徨》收录于鲁迅全集的第二卷,此卷收录了四个集子,杂文集《热风》、小说集《彷徨》、《...

  • 读鲁迅||《即小见大》

    凡有牺牲在祭坛前沥血之后,所留给大家的,实在只有“散胙”这一件事了。———鲁迅 这段话出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热风》...

  • 挣扎

    看了鲁迅先生《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的“愿中国青年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

  • 鲁迅《热风》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杂文集-热风-随感录五十四》鲁迅谈“二重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jr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