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断舍离》这本书后,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开篇的那段话: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换种说法就是,“断”绝那不必要物品流入你身边;对拥有的物品进行筛选,“舍”去身边不需要的物品;“离”开对物品中的执着与依赖,让“看得见的空间”与“看不见的内心”变得自在有序。
这是一本从书名及内容来看都很简单的书,我却读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一读断舍离,感觉是本“收纳”书。没错,书中有一定的篇幅教你怎么整理家居,介绍了怎么选择和丢弃物品,还有一些技巧,比如叠衣服的技巧、收拾房间的方法等等。这就是第一印象,感觉和其它收纳书没有太多的差别。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朋友知道我正在读这本书后,会说出那句调侃的话的原因:“你看了书后,扔了很多东西吧?”在初次读完后,我感觉这句好象不太对,但又说不出错在哪里,还想到了自己也曾运用书中的技巧,丢弃了不少东西,但不久后,又慢慢地增加,一切又回到从前。这是为什么?
第二次读后,发现了它教给我的,不只是丢弃、整理和归纳的方式方法,更要求你主动断绝那些准备进来的物品,对它们说“不”。
断与舍,更是一种相信和接纳的态度,注重“当前”和“自我”,放开内心,让我们去悦纳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这是一种物尽其用的尊重,并不是简单粗暴的选择和丢弃,它引导我们去认真审视和关注自身因物品的困扰,而消耗掉的大量时间和能量,用主动清理的行为,主动把注意力从“欠缺的地方”转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
认识到此后,感觉自己应该GET到了书的真谛了。可是我动手去做时,发现那些我本应主动说不的物品,都在想尽办法冲破我的防线,来到我的身边。这才有我第三次阅读的冲动。
再打开这本红色的书,就被两次忽略的开篇总结深深触动到了,慢慢想想,其实这个思想最重要的是“离”字,也是最难的一个阶段。通过“断”与“舍”,所营造出一种空间上的“余裕”,不仅是视觉感观上的舒适,是我们内心的需要,也为内在的美感与自在腾出了空间,为进入“离”状态提供了可能。作者在书中要读者去思考的是,怎么营造一个最靠近自己内心的,最自由自在,最舒适的状态,引导我们去面对自身与物品的关系,觉察内心,回归感受力,直面困境,激发自我选择的动力与智慧。1000人有1000个哈姆雷特的解读,而这种舒适的状态只能靠自我去领悟。
希望我也能好好运用“断舍离”思想,勇敢面对当下,放下那些“不敢丢”“不能丢”“不愿丢”的物品或执念,拥有生命的觉醒,创造更丰盛更自在的内心。
��O���i��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