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是彩色的
[书评]《看见》:一篇纯读者的纯书评

[书评]《看见》:一篇纯读者的纯书评

作者: 大猫咪F | 来源:发表于2015-01-13 18:57 被阅读186次

《看见》是一本好书。无论我多不喜欢柴静,作为一个读者,我终究无权也没兴趣去评判她的生活。我只是看书。作者是汉奸卖国贼,是骑墙两面派,是交际花,是爱国志士,是文学女青年,或者是公知女神,其实对于一个纯粹的读者来说,一点影响也没有。作者的义务是写好一本书,而读者的义务,就是好好读这本书。

用比较粗俗的话说,就是你喜欢吃鸡蛋,不必非得熟悉生它的那只鸡。

所以,我也一直觉得,一篇好的书评,从书本身出发评论就可以了。有关作者的信息、八卦、诬蔑或者洗地,其实都不是书评的构成要件。书评不是作者生平纪要,不是“我眼中所见的作者”。当书评中不得不出现作者时,往往是需要以作者的某些信息(例如身份、家庭、职业)来理解和解释书中的内容。书评针对的是“书”,是针对书的“评”论。

我写书评,一向侧重于评。书就在那里,每个人只要愿意去看,就都可以去看,详细内容无需介绍。其他读者需要看你的文章,不是因为你笨拙地制作了原书的replica,而是想看这本书对你造成的影响:这影响可以是情感的,也可以是逻辑的--而这些影响,构成的就是“评”。

我说《看见》是一本好书,首先因为它是一本真诚的书。这种真诚流露在作者勇敢而诚恳的自我剖析中,但这样的努力并不能使它成为一本好书。它是一本好书,是因为整本书的结构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结构和内容一起,讲了一个好故事。

作者很明显在这本书的构思方面下了苦功。从游戏化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就是游戏化里的progression(渐进式发展技巧,常见于RPG中的人物成长),你可以看到主角个性的成长、观点的逐渐变化和发展,也能看到这种变化在各种事件中,以及对于各种人物造成的影响。从前几章在采访时注重的质问和对抗,到后期的尊重与理解,书中塑造的柴静在记者专业素养方面的变化能够让读者切身感受到。实际上,同样从游戏化的角度来说,这种安排使读者好像在与主角同步成长,很有利于读者与作者的共情。

既然提到了共情,就再多说一些。作为一名具有一些编导素养的记者,柴静确实有把她的专业经验用在这本书的写作上。这一方面体现在充满画面感的文字上,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观众心理与感情的把握上。《看见》这本书里所讲的每一个小故事,在叙述节奏、文字谋篇布局以及细节的规划上,都经过了仔细的编排,你几乎能看到原稿旁写的“此处有泪点”、“此处应大笑”的策划笔记。被这本书数次感动的我,在第十一次要流下眼泪时,才感觉到催泪点来自于被模式强化了的内容。

不过,这本书在结构方面的亮点也还不止于此。从这本书的精密结构来说,我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本小说。这么说并不是怀疑本书内容的真实性,而是因为普通人的自传很难达到这本书的高度:这种高度规整的故事形状、这种循序渐进的人物性格,以及每个人都有个明确结局的收尾方式,在小说中比在自传中更常见得多了。

说它格局规整,是因为这书从陈去找柴静开始,在陈逝世后结束。书的主线,就是主角柴静作为记者的成长历程,在经历了被否定-迷茫-模仿的挣扎之后,终于实现了独立,而这独立,与民间故事中“丧亲”的要素又是紧密相连的。整本书的故事中涉及的典型元素简直可以当作一个民间故事来进行分析。一个普通人的传记,不会出现这么明显的模式。真实生活的特点,是很多事件在进展中,人物则在不断变动,因此常常有头无尾。柴静所选择构成这本书的事件和人物,则通通有明确的结局,使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读一本成人的寓言或者童话。

这不是坏事,因为我认为这种精心和刻意恰恰证明了作者的诚意;此外,由于上面说到的原因,书里的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是好故事。

从这些故事的内容来看,这本书的书名再合适不过了。“看见”是针对书中的主角而言的,她从一开始局限于精英视角而逐渐走到真实生活中,看见并融入了她以前所远远眺望而难以理解的生活。“看见”同样也是针对读者而言的,我们借着阅读这本书,看见了以往在社会舆论中近乎隐形的各种群体和事件:非典、同性恋、留守儿童、失地农民、受污染影响的村庄、以及作为人而非符号的运动员…我们也许无法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融入这些在大众舆论下失语的群体,但我们确实能够开始看见他们。能看见不意味着能理解也不意味着能接受,但它毕竟是一个开始;随着能看见这些以往的隐身人和隐身事件,我们实际上拒绝了进一步妖魔化他们。而这就是进步。

这本书让我看见的,还不止是这些弱势群体和关系民生的政经事件。它所展示的现实,就像是撕开了舞台上的背景,露出黑与黄的衬底,让我痛觉自己清洁舒适的小世界是多么狭窄。在我所熟知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那么大的世界,里面有那么多人,在那么艰辛的条件下,努力积极地生活着。这使人感到安慰,然而也使人意识到幸福温暖的生活又是多么来之不易。在很多人还在挣扎着求温饱、求基本生存权利的时候,我们由于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原因,得以追求马斯洛需求的较高层级。以一种比较极端的观点来看,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社会里,我们的机会正是来自于弱者的牺牲。在有能力回报这些弱者之前,我们至少应当不白费他们的心血,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尽自己的力量去反哺社会。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这大概是我们最可以做,也最容易做好的事了吧。

是的,无论能看见新事物有多好,光是看见永远是不够的。作者能够让我们看见,是因为她和她的伙伴们为了能“看见”而努力行动。希望我们每一个被感动,因此而能够“看见”的人,都也能将这份震撼和感动化作行动吧。

相关文章

  • [书评]《看见》:一篇纯读者的纯书评

    《看见》是一本好书。无论我多不喜欢柴静,作为一个读者,我终究无权也没兴趣去评判她的生活。我只是看书。作者是汉奸卖国...

  • 阅读分享三十五:《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用户买单的带货书评》

    带货书评: 所谓带货书评,是指我们通过一篇书评文章,把书评中说到的书籍卖给读者用户 一、分析自己的书评用户 就是哪...

  • 带货书评应该注意什么?(35~1)

    我们通过一篇书评文章,把书评中说到的书籍卖给读者用户。这种书评,被称为带货书评。 ①用户、痛点、需求 首先我们要分...

  • 如何写书评

    书评是帮助读者链接新书的一种有效方式,那么如何写好一篇书评呢? 一篇书评大约1500字左右,字数比较多,用什么样的...

  • 读书变现-第3天:书评的写法

    Ⅰ 什么是书评? 书评是评论一本书中好的部分,通过写一篇1500-2000字的内容,能给读者启发和帮助。 Ⅱ 书评...

  • 2020-10-21

    关键词:目标读者,信息茧房。 今天看到一篇关于如何写小说的书评,书评作者大概意思就两个字“失望”。首先,这个书评作...

  • 重新定位写书评

    复盘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影评写作特训营》第四课 ——书评的结构框架 写一篇好的书评可以给读者带来价值,知识量,信...

  • 一堂拆书课告诉我们的

    拆书稿和书评是不一样的,拆书稿是围绕这本书的要点进行介绍,而不是我认为。书评是纯发表自己个人的观点。写拆书稿,是要...

  • 读书笔记‖优秀书评的另一个境界

    【读《六神磊磊读金庸》】 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书评,也在尝试着写书评。一直以为一篇书评就是让读者想去读这本书。说是广...

  • 书评

    【读《六神磊磊读金庸》】 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书评,也在尝试着写书评。一直以为一篇书评就是让读者想去读这本书。说是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看见》:一篇纯读者的纯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nq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