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大败局Ⅱ》有感

读《大败局Ⅱ》有感

作者: 凉皮越来越二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17:13 被阅读28次

工作之后,时间零碎外加个人懒散,有关的阅读计划迟迟不能完成。一周看完一本书基本都是一个奢望。个人没有很好的自律力,懒筋也是频频发作。和橘子童鞋聊天时候,谈到工作去看各种标的企业,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以及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大鱼吃小鱼的运作模式。她提出一个疑问句“企业是真的越做越大就更好吗?”。这个问题让我愣住了,说实话,我这种萌新小白,目前阶段还只是去了解各个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然后根据财务数据印证其商业模式是否可行。商业模式的优劣现阶段还无法判断出来。橘子童鞋力荐《大败局》这本书,让我去看看那些曾经大规模的明星企业是如何衰败的。得益于领导出差,手上的事情较少,一周内全部看完。现在说一下个人的一些体会。

作者通过9个企业的案例来告诉中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那些问题,面临哪些困境,以及存在哪些制度上的弊端。看完9个企业的案例,感觉有些企业是经营者的咎由自取,例如“托普”的失败是一个企业家空手套白狼的故事,没有扎实去做实业,而是利用一个个软件园开发的故事以及政府对信息化产业的渴求而圈地跑马的故事。还有顺驰全国各地快速扩张,孙宏斌没有居安思危,在房地产政策收紧时候,寻求外界资金失败的时候,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危机。但是更多是由于早期产权制度不明晰,所导致的经营者与当地政府,国有资本之间博弈失败的例子,让观者特别心痛。感觉一个个民族品牌的汽车、民族品牌的饮料、以及民族品牌的钢铁、民族品牌的家电。企业家自己作死那系列不予以讨论,最最让人心疼的是一心钻研技术的铁本的失败。以下重点讨论下铁本的失败案例。

戴国芳,一个中学尚未毕业的,捡破铜烂铁时候发现可以练铁可以赚钱。后购置了三台30吨的小电炉,开始炼钢。技艺的好,对成本把控得好,租赁了江苏6家濒临倒闭的钢铁厂。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以及对钢铁市场的看好,申请在常州建立一家自己的企业,名字为“铁本”,寓意为以铁为本。根据当时自己的判断,申请建立一个产量200万吨的生产基地。当时常州市市政府一心想着树立一个钢铁的强地区,因为钢铁这种重工业是当时经济的命脉 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提供较大地促进作用。政府当时各种鼓动,后产量被扩大到840万吨的产量。考虑到土地申请的麻烦以及耗时时间之长,为了更好更快的办好有关的证件,政府帮忙将大项目拆分到小项目进行审批。铁本当时建设锅炉设备,其建造的成本大概为3个多亿,而其他的企业的成本大概是7-8个亿,并且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协议签约约定了铁矿石的价格,约定了价格为每吨300元,市场上每吨大概1000元一吨。同时,民营钢铁企业一直有成本上的优势。有资料显示,民营企业炼铁成本比国有企业每吨要低60元到90元,炼钢成本每吨低60元到150元,成品每吨低100元到300元。

就在第一锅的钢铁要面市时候,当时国家开始对钢铁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原因在于钢铁行业市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铁本问题很快从毁田占地变成了违规建设。当时政治敏锐度较低的戴国芳误认为只需要交点罚金就可以挽回的事情,所以戴国芳主动举证自己在税务方面虚开发票(大部分企业偷税的惯例),打算把相关的税金予以补偿。后这个自我举证的证据成为其定罪的关键点。

扎扎实实专研技术,所有引进的设备都用了当时国内最佳的企业就这样稀里糊涂因为土地批准的问题暂停了。戴国芳一个实在人在被政府挟持下莫名扩大其产量,入狱获罪。最让人心疼的是一个规模如此庞大的企业创始人,在抄他家底时候,家里仅8万元。他的父母还是依旧操持家里农活。

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由于触动了国有钢铁企业的利益吗?还是真的考虑产能过剩的问题,或者是真的是出于环保监管等原因?新华社记者徐寿松在《铁本调查》一书中十分感慨地写道:“同一产业,同一时间,同一省份,铁本和博思格,一土、一洋两家钢铁公司的命运何以相隔生死两重门?有人在门里轻歌曼舞,有人在门外长歌当哭。”对待本土的民营企业的态度和对待外资企业态度耐人寻味。是不是想要安全壮大,企业一定要依托于国有的背景或者是借助于外资企业的?如果是,其背后真正的深意又是什么?以后会不会还有第二个或者第三个“铁本”倒下。经济需要宏观调控,调控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如何平衡国有民营企业的利益值得深思。现阶段企业的破产,政府还会从就业或者资源整合的角度考虑最有效的方案。在处理类似案例上能不能综合评估,而不是武断的定罪。当初起诉铁本各大罪证后实际真正落到实处的罪只有一个偷税,这样资源浪费,伤害区域经济的行为值得人深思。

相关文章

  • 2018-10-19 生于自律, 死于任性之读书篇

    生于自律,死于任性 ——读《大败局》有感 终于把《大败局》1、2看完了,前后两本书介绍不少耳熟能详的优秀企业,也有...

  • 读《大败局》有感

    “失败并非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阶段,一个过程。”这是吴晓波在《大败局》中表达的一个观点。 我生于70年代,长于80...

  • 读《大败局Ⅱ》有感

    工作之后,时间零碎外加个人懒散,有关的阅读计划迟迟不能完成。一周看完一本书基本都是一个奢望。个人没有很好的自律力,...

  • 读《大败局》有感

    最近看完《大败局》,每次看完一个企业案例,合上书本,需要久久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 说哀其不幸,还是说怒其不争呢! ...

  • 读大败局有感

    读完吴晓波的大败局差不多已经过去三周了,利用周天的时间来回顾一下三周之后这本书还给我留下了点什么。 这本...

  • 读《大败局》有感

    这两天读《大败局》让我触目惊心,感触颇深。 1. 巨额广告费 1996年11月8日,山东秦池酒业以3.2亿元人民币...

  • 读《大败局》有感

    一场伟大的爱情不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局作为注脚;一个绝世的侠客可能死于一群宵小之辈的阴谋中,但这并不防害他英名永存;即...

  • 读《大败局1》有感

    在摆脱旧体制铁链束缚的改革之初,激情---一代百无禁忌的弄潮儿的激情曾经拯救了整个中国企业界的脸面,然而很快,激情...

  • 遣唐君:借鉴易经智慧,减少创业败局

    ——读《创业小败局》有感 创业投资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早期项目要投人。马云说“管理的核心在于抓住...

  • 读《大败局Ⅱ》第三天,因地制宜

    今天是读《大败局Ⅱ》第三天,感悟如下: 想起我在《大败局1》的感悟里写下很佩服牟其中的敢想,今天在《大败局Ⅱ》里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大败局Ⅱ》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pa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