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大败局Ⅱ》第三天,因地制宜

读《大败局Ⅱ》第三天,因地制宜

作者: 一期一會8 | 来源:发表于2021-11-27 18:03 被阅读0次

今天是读《大败局Ⅱ》第三天,感悟如下:

想起我在《大败局1》的感悟里写下很佩服牟其中的敢想,今天在《大败局Ⅱ》里就看到了一个敢做的人,这个人就是唐万新。吴晓波老师也在书中把这两人放在一起做了分析,并说道在某种意义上“牟其中说得太多,唐万新做得太多”。

“说的太多”、“做的太多”他们两个人都是败在了“太多”这个点上。我记得我之前学到过一个知识点“刚刚好就是不够好”,因为这个时代竞争很大你做到刚刚好很容易被社会淘汰被替补,所以我们要努力变得更好,而变得更好里有一个分支就是会得多学得多。也许这放在一个人身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或者说即使有问题也不会特别的显著,毕竟现在这个社会很喜欢多才多艺的人。

但是放在商业上就是截然不同的结果了,但凡你追求一个“多”字最后的结果比如是以失败告终,想法多了不容易落地去实施,做得多了摊子容易铺得太大不容易控制,所以商业上“小而精”才是一个安全的选择。

所以很多事情讲究的是一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很多时候总会出现这么一个思维怪圈,看见一个知识然后默认这个知识,在其他的地方看见另一个相反的知识点,可能就会出现混乱甚至开始怀疑觉得有一方是错的。

但事实很可能是这两观点都是对的。

想起前两天我给同事分享了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看到的一个知识点“把事情做对能力,而不是做对事情能力”。同事听后表示,不对啊,我在另一本书上看见的是做对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对。然后我们两个都有点懵,就此还产生了讨论,后来我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自己记错概念了。

直到我也看了那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概念我没有记错,两本书里说的概念也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的前提,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事情的能力是针对一个公司的员工而言,因为员工他不是决策者,他只要听从领导安排的“对的”事情就好,把领导安排的“对的事情”做好就可以,这才是他在一个公司的价值。

而做对的事情这个概念是针对个人成长而言的比如读书这件事是每一个人终身都应该在做的事情,那么这件事对不对?肯定是对的,所以你为了个人成长去读书就是做对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我们要知道去辨别,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是盲目的套用一个知识或者一些概念和事情。

相关文章

  • 读《大败局Ⅱ》第三天,因地制宜

    今天是读《大败局Ⅱ》第三天,感悟如下: 想起我在《大败局1》的感悟里写下很佩服牟其中的敢想,今天在《大败局Ⅱ》里就...

  • 2018-10-19 生于自律, 死于任性之读书篇

    生于自律,死于任性 ——读《大败局》有感 终于把《大败局》1、2看完了,前后两本书介绍不少耳熟能详的优秀企业,也有...

  • 大败局-附录

    大败局正文 大败局1 附录 1.我的四大失误/史玉柱 第一,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巨人集团的产值目标可谓大矣:1995...

  • 你是不是局中人?

    最近读的是吴晓波老师写的大败局。 大败局分上下两册。 书中都是比较典型的企业和创业人物。 有国企改造的,有兼并融资...

  • 读《大败局》心得

    上进的企业总是暂时的,优秀的企业才能长久。赚钱的方式有很多,触及法律,隐没罪行,寻求不法收入,最终会被淘汰出局。总...

  • 读《大败局》有感

    “失败并非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阶段,一个过程。”这是吴晓波在《大败局》中表达的一个观点。 我生于70年代,长于80...

  • 读《大败局Ⅱ》有感

    工作之后,时间零碎外加个人懒散,有关的阅读计划迟迟不能完成。一周看完一本书基本都是一个奢望。个人没有很好的自律力,...

  • 读《大败局》有感

    最近看完《大败局》,每次看完一个企业案例,合上书本,需要久久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 说哀其不幸,还是说怒其不争呢! ...

  • 读大败局有感

    读完吴晓波的大败局差不多已经过去三周了,利用周天的时间来回顾一下三周之后这本书还给我留下了点什么。 这本...

  • 读《大败局》有感

    这两天读《大败局》让我触目惊心,感触颇深。 1. 巨额广告费 1996年11月8日,山东秦池酒业以3.2亿元人民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大败局Ⅱ》第三天,因地制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bf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