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作者: BestHenry | 来源:发表于2019-05-25 21:47 被阅读0次

读《活着》时,书中的文字过于沉重,却又让我不得不在余华的叙述中深陷。当然,更有挣扎着的生命。而余华就那么轻易地,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将沉重带入我的心里,却又不能断然抗拒掉。

在这本书中,主人公福贵经历了所能经历的一切痛苦,他早年因赌博导致倾家荡产,也因此气死了父亲,在谋生的过程中又被抓去当兵,过着艰难的羁旅生活。等他侥幸活着回到家中的时候,母亲已告别尘世,而女儿也变得又聋又哑,就在我以为福贵从此以后就要这样过完一生时,余华却将更多更大的不幸湮灭着他。他失去了儿子,失去了女儿,失去了妻子,失去了女婿,就连唯一活下去的精神支撑,最后一根可以给他希望的稻草,他也失去了-孙子走了。看到这里时,我在想一个作家能把生活的不堪写的如此的不像偶然,应该也是需要勇气的吧。而我们的作家余华则是理智地推敲着这些苦难来临的次序,无疑,他是对的。现实就是这样的,活着也是这样的。我们也许不会经历像福贵那样撕心裂肺的痛楚,但我们却可以让福贵乐观的态度和不屈的性格作为我们面对惨淡的一种指引。福贵用自己的人生告诉我们:绝望是不存在的。他还可以活着,可以在落日下与自己的老牛聊聊天,可以归于平淡。

失去并不总是失去,就像结束并不只是结束一样。我以为,这也是余华在作品里想说的话。龙二神气活现,赢了钱,夺了地,以为日子从此就衣食无忧了。谁知命运无常,夺的地被分了,命也没了。“哪怕他有五条命也全报销了”,作家冷冷的写出这么一句有趣的话,似乎想说的是,福贵莫名其妙的就拣回了自己的命。那么前日的失去,是不是为了今日的得到呢。“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失去和得到,本来只是一线之隔。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谈死似乎显得过于阴沉,我们不妨把死换成苦难,这样就会稍稍让人感觉轻松一点,也更贴近一点。是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易的,那些说不出口的心酸,如果去长期压抑下去,奔溃是必然的,可是,我们依然要活着,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在我读完活着后最直观的领悟。我想余华想表达的也不仅仅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伤害,还有面对伤害的人们坚强的一颗心。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活着》

相关文章

  • 证明

    ——《活着(余华)》读后感 归纳法:活着→遭罪 演绎法:遭罪→活着

  • 记忆中的过往

    《活着》读后感 当我被要求写一篇名著的读后感时,我首先想到了余华的《活着》,这...

  •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陈彤 七五班 《活着》这本书向我诠释了什...

  • 活着很辛酸,人间却值得

    ——《活着》读后感 对于《活着》这本书,很多人用“血淋淋”这...

  •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活着》读后感 余华的《活着》太沉重了,但又充满了希望。 ...

  • 18级全春焕

    《活着》读后感 活着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问题的...

  • 《活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的。——余...

  • 始于静,归于静

    这只是一篇读后感,《活着》的读后感 福贵仍然活着,和一头老牛静静的活着。 有时候,我真的不喜欢余华清冷的文字,它让...

  • 死很容易,活着很难

    ——余华《活着》读后感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 ...

  • 2020寒假优秀读后感

    《活着》读后感 1801班黄嘉嘉 今天读完了余华的《活着》。不同于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qt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