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韵|‖层次‖】(四十三)深度‖《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原文解释+扩

【韵|‖层次‖】(四十三)深度‖《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原文解释+扩

作者: 维度意识的深度 | 来源:发表于2022-07-12 11:19 被阅读0次

43

第四十三章原文

第43章 无为之益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翻译】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腾跃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空虚无形之物,能自由穿透任何没有间隙的地方。我因此懂得了“无为”的益处。这种无言的教化,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扩延思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柔能穿透至坚之物,再坚硬的东西都是有缝隙的,唯有柔弱的东西才能进入其中,比如水、空气等液态和气态之物,都能进入看似没有缝隙的坚硬之物中,这就是柔弱的力量。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看不到的“无”东西的它能方便的运用使用,比如语言,音乐等等无形的东西方便了交谈和传播;看得见的“有”的东西,它却难以使用利用,不能随时随地的利用。“无为”即是损之又损的方法而使其接近了自然规则,减少了却能使自身得到益处。“不言”却是损之又损的极端方法了,不用言教而用行动去做示范,无为却无所不为,试问有多少人做得到呢?

老子是知行合一的典范,留下的这部五千几言的《道德经》为各家各派学说奉为经典启蒙,最后老子“化胡为佛”成了正果。

本章要明白的道理:多言无益,还不如多做事,做实事。

【课外阅读】苏辙《老子解》

以坚御坚,不折则碎;以柔御坚,柔亦不靡,坚亦不病。求之于物,则水是也。以有入有,捍不相受;以无入有,无未尝劳,有未尝觉。求之于物,则鬼神是也。是以圣人唯能无为,故能役使众强,出入群有。

以坚硬的东西来抵御坚硬的东西,不是折断就是破碎;以柔弱的东西抵御坚硬的东西,柔弱的也不会败倒,坚硬的也不会受到损害。具备这种柔弱性质的物质就是水了。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想进入实际存在的东西,会受到抗拒不能进入;不存在的东西进入实际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不会劳顿,实际存在的东西连感觉都感觉不到。具备这种能力的东西就是鬼神。所以圣人只有能够无所作为,才能利用众多刚强的事物,管理各种实际存在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韵|‖层次‖】(四十三)深度‖《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原文解释+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ta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