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作者: 肃南208黄艳花 | 来源:发表于2019-10-11 20:29 被阅读0次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1.1-2小熊购物

       《小熊购物》一课是关于混合运算的起始课,也是递等式知识学习的起始课。在讨论“胖胖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该付多少元”这个问题时,教材列举了用分步和综合算式得出结果。在列综合算式时,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乘法放在前面,另一种是将乘法放在了后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综合算式中,无论乘法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通过课后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1.通过看图提出问题的形式,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运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有一部分学生还能列出综合算式,虽然对初次接触综合应用题的孩子们来说,列出一个综合算式比较困难,但是孩子们愿意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有的孩子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同一个问题。

    2. 从作业本中发现不少孩子出现抄错题、少抄题的现象,需加强学生的书写规范,力求让学生从作业中明确书写时要做到整洁、认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关注学生的坐姿是否确。

    3. 本课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仍不够,不少孩子在做题时产生了困惑,应继续加强巩固,避免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发生运算错误。

    回顾本节课,一个课时的知识分成了两节课讲,但是仍有孩子无从下手。总结了一下,应该是之前的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的,所以以后我会注意加强对孩子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向其他老师请教,争取让孩子们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3-4买文具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乘加乘减之后,解决除加除减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创设了笑笑和淘气在李阿姨的文具店买作业本儿的情景,让学生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来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为解决问题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在众多的数学信息中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学生再找准信息解决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进行准确的计算,有的孩子能正确列式解决,但是说出的理由却是和算的意思完全相反了,由此看出,这节课上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今后的教学上,我认为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画图,推理等,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1.5-6过河

    《过河》在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中知道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看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问题的能力。然后独立试做。学生会出现分步进行计算的式子。29+25=54(人)54÷9=6(条)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让学生互相讨论所列算式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发生了认知冲突,由此体会到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河》这节课时存在以下不足:1.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让情境创设变得形式化了,忽略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2.急于求成,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小括号的含义就让学生应用。3.没有很好的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教育资源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学习。学生都能明白小括号的含义,学生都知道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可是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就不会了。如果能利用这些错误的资源让学生动手去算一算,亲自探究自己出现的问题,自然就能更好的理解小括号了,应用起来也就不难了。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2.1看一看(一)

    根据学校安排,本节课听课。虽说是老教师,但是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紧张得不得了。看书、找课件、理解教材。总的说来孩子们的表现不错,尤其是郭翔、李俊琦、杨烈发扬积极,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讨论也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想到的分享给大家。感到欣慰。课前三分钟训练。李俊琦随意加小括号,导致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为了奖励大家,以《画鸡蛋》故事引出新课。本节课主要解决三个知识点:一是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形状不一样,通过观察主题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分享。

    学生初步体会到观察物体可以从前面、侧面、后面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经历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取了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物体,放手让学生观察,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有时是一样的,有时是不一样的。二是: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开放的学生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探究和合作研究的乐趣。三是:从相对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正好相反。

    由此,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新课程教学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教学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2看一看(二)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是注重新课前的复习铺垫:由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升级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不显得突兀,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充分熟悉课上要观察的两个物体,通过做相关的练习题回答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对将要观察两个物体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为同时观察这两个物体扫出障碍。二是注重学生观察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学生根据情景图进行模拟观察,一方面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一方面获得观察经验,切实感受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看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一般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3.1捐书活动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敢提异议创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就抓住这个情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多向探索能力的培养。首先,捐书的情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尝试算法的多样化,注意营造了一个认真倾听和积极评价的氛围,全班交流时,学生竟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4种算法,不能不说是这节课的一个高潮。在比较各种算法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这么多的算法里面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惜的是我过早地了给各种算法做出了评价:老师感觉用竖式计算最简便而且准确,接下来的计算中几乎大半的学生和我一样选择了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课后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这一句话,学生的思维被善意的引导给束缚住了。学生自然不可能也不敢再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得注意自己的引导方法和语言。

    3.2运白菜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以及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是叙述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这样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技能、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本课我运用好“运白菜”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发解决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课程资源超水平的发挥。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的体会是:  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  站在学生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总之,教师要精心的组织、要有效的引导、真诚的合作,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3.3节余多少钱

    这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算剩余的钱,本节课的第一课时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节余多少钱的算理。从课堂反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节余的钱”即用剩的钱。可以说,学习这部分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画线段解决问题上,却还没能够很好地建立好架构,所以需要在老师帮助下,把信息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仔细分析,形成抽象的线段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画直观图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第二个问题,九月结余260元,十月结余的钱比九月少30元,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数量关系稍微复杂,我引导学生先了解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问题的方向,需要哪那两个信息才能够解决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白几月份节余260元是已知信息之一,而十月节余的钱和九月节余的钱有关系,是比九月少30元,那么即可以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来算出十月,然后可以得出两个月节余的钱数。我分析数量关系的同时,在黑板上画线段图来增加理解力,让学生明确这个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明确算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分析技能。 整堂课下来仍有部分学生不会运用条形图直接表示具体数量,甚至不理解,以后要多加训练。

    3.4里程表(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里程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辅助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包含关系和差值关系。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尝试,学生初步学会了把路线图变成线段图来理解的方法,为后面学习行程问题打下了基础。用线段图等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数学中两个量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手段,但学生总是以自己的习惯,直接列式计算,李俊琦和韩卫国没有办法理解题意,更不会画图,大半时间消磨在给他俩讲了又讲。画线段图理解题意是一种好方法。

    3.5里程表(二)

    这节课我从学生计算自己从家到学校的里程,让学生初步了解里程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学过的用非0刻度的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明确测量的距离是由两点来决定的,即起点和终点。而里程数是终点数据减去起点数据。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对这种方法进行拓展,开拓学生的解题思维。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策略是多样的。

    3.5练习二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思考策略的多样化。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4.1《小树有多少棵》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在二年级已经学过表内乘法,这节内容并不难理解。

    在新授课时,首先复习了几道表内乘法题,然后复习了数的组成,为学生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进行了铺垫,我觉得花这几分钟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在新授时,很快就能抓住“20就是2个十,20×3表示2个十乘3,也就是6个十,是60”这一算理。

    因为学生的积极反应,导致我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学生列出算式“20×3”与“20+20+20”时,我没有把握住这一时机,相机引导学生比较加法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简便性,从而概括出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因此,在练习反馈这一环节中,我就吃了苦头。个别学生由于没有彻底理解乘法意义,出现了“30×4=70”这种错误,并且,在70×5=()+()+()+()+()这个问题上,学生显得很盲目。

    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很积极,概括口算的方法也十分多样,且简洁易记。遮“0”补“0”的方法,计算起来,又对又快。整节课,教学目标有达到,算是欣慰。

    4.2需要多少钱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很好体现。

    4.3丰收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节课也是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经历分物的的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教学上,先是复习除法的意义,让学生回顾什么时候该用除法来解决问题,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接着出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根胡萝卜?”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在学生列出了60÷2时,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在学生回答时,抽象了数学模型:把60平均分成2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来计算。其次,注重了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和算理理解,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习了计算方法。

    4.4植树

    本节课的关键在于通过动手分的过程结合分步口算的算式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口算的算理。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分和在点子图上圈、画的学习过程,学生理解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分步口算的算理,也掌握了算法。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都得到了培养。通过新授后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因此,这样的“做数学”的学习方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当然,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反映出学生的错例,因此,课下将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作品采集,在下节课上反馈出来,让学生一起纠正,反思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

    5.1什么是周长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知道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真实有效。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是本课又一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主要要学会测量两种图形一种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一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彭子朔用线绳测量了树叶的周长,并写了测量记录。

    5.2长方形的周长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概念以后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本节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一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学习的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课堂上我大胆的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那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比较方便。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把一组长和宽用红粉笔标出,另一组用蓝粉笔标注,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二,学生也就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从而使学生直观,深刻的理解了这一计算方法,使本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从教学效果上看,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的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但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加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以二了,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公式不一定最好,自己喜欢的才更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6.1蚂蚁做操

    这节课教研室安排同课异构上网络直播课,这消息的确很吓人,压力山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怯这种场合。另外随着教育改革,越来越不会上课。就这样在极其焦虑的状态下,想怎样备课。也做了好多准备,听吴正宪老师的课,也深受启发。最终想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独立做(完成作业单)——然后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的方式完成。

    一、重视动手操作。

    在小学数学课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总结,在实践中得出结论。学生的发展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得到落实。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时,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在与学生的交流得到14×2有三种方法: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结合每种圈画的方式,在直观的图中理解。教学中体现出学生动手圈画帮助理解的重要性。

    二、注重算理的掌握。

    有效促进学生感悟算理“算理”,顾名思义是指计算的方法与原理。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现在我认为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即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成了计算教学理性回归的关键。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计算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1.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说清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巩固的过程,如说、交流,纠错等,比较扎实,帮助学生更家牢固的掌握竖式这种算法。

    2.基础练习的出示也以说算理为主,要求学生不止会算,还要知道这样算的道理。

    三、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运用小组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在学生之间有交流的基础上,在介绍竖式的计算方法,学生的更容易接收和理解。

    6.2去游乐园

    这节课学习进位乘法主要让学生掌握乘的顺序。用竖式计算时,计算的顺序是先把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上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再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提醒同学要注意哪些问题来突破难点,即是进位的问题,计算时个位相乘满10要向十位进1,在竖式中十位的右下角写一个小小的“1”,并要把进到十位的“1”和十位上相乘的积相加。之后通过16×5这道练习题,使学生更加明确:个位上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教学时还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每个教学环节基本上都安排成游戏式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3乘火车

    本节课主要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它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以贴近生活的旅游“买车票”为教学情境,在优美如画的情境中,学生带着向往和激情融入到了教学当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类灵魂的深处有一种最为深刻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为此,教师创设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这样他们自由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当中,不断充分地、主动地积极表现自己。本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在让学生发现本节主计算与上节有什么不同时,通过计算的比较,很多学生都发现了本节的进位和上节课不同的是连续的进位。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对算法的理解有困难,对于进位的数字没有加上去,我利用学生讲解,小组交流等方法帮助学困生更好地掌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ui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