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211写作Ⅰ有礼群
趋利避害,真的是最优选择吗

趋利避害,真的是最优选择吗

作者: 和风容与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00:01 被阅读44次


    《我没有说话》是德国著名神学家兼信义宗牧师马丁·尼莫拉的一首诗(忏悔文)尽管他写的是自己,但这首诗令世人警醒: “当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贸易工会主义者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贸易工会主义者;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新教徒;当他们来抓我时,已无人替我说话了。”

    趋利避害,畏死乐生,生物的本能,但这真的是我们的最优选择吗?

    趋利避害是一种应对变化的人生价值观,但明显不是最优的选择。因为它过于被动和消极,太过短视和功利。最优选择是什么呢,这里需要谈到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的问题,什么是终极价值观,就是我们视为终极目标去奋斗的东西;而工具价值观是我们为了实现终极价值观,践行的价值认知。

    我们社会的终极价值观是什么呢,实现共产主义(大同世界)?没有几个人去践行这个终极价值观。那我们的社会还其他的终极价值观吗,暂时没看到,我们的大多数人是没有共同的终极价值观。作为个体,可以设定自己的终极价值观,如让这个世界变的更公平,更美丽,更和谐,更幸福等等。

    工具价值观是人们实现终极价值观的价值观,比如正直、无私、开放、宽容、助人为乐、慎独等等,也可以是自私、利己等等负面的价值观,在此不展开。什么因结什么果。

    大秦帝国用术、法、势的法家思想可以统一中国,但安定不了中国,因为终极价值观有问题,在秦始皇的眼里只有“我的、我的、都是我的”,这样的思想把所有的芸芸众生摆在了对立面,“你的也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片面追求法家的思想体系,成功的原因也是失败的原因。法家的思想体系是以人性是恶的为理论依据,《韩非子·八奸》足够精彩,但只忠于君主,其他人仅仅是陪衬,活成一个人的国家想要千秋万代,万古长青,试想也不可能。始皇驾崩,他的肱骨大臣李斯,开始趋利避害,屈服于赵高时,时代的天平就已偏转,李斯的价值观体系本来就建立在厕鼠和仓鼠的比较理论上,结合秦帝国的法家思想价值观体系,不偏转也难以向好。

    现代认知里,人性是没有善恶之分,当填充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了善恶。当社会价值观是一个中正的价值观体系,这个社会就会良性发展,不断向好,当社会价值观向坏的发展,就会恶性循环。复利的效应告诉我们,大的人口基数和时间效应,良性循环,社会向好,中国的唐朝和宋朝初期的价值观,很快让中国成为世界级强国。坏的价值观体系形成,并不断演进,相互影响转化,向坏的方向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叠加效应让社会走向崩溃边缘,个体,朝代,国家的发展演进,无出其右。

    这里列举一些必须思考的方面。

    比如情商高低的问题,情商高低是建立在价值观体系之上。情商高很多人的理解是善于交际,圆滑世故,八面玲珑,能够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局面。实际情商高是,接受自己,对自己好,让自己情绪积极。良好的幸福感、良好的情绪控制,良好的人际交往,良好的社会应对才是情商高,良性的价值观造就良好的情商。

    人生的策略是以价值观导向。不用刻意合群,只要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动能,服务他人,给别人带来贡献,更容易融入社群。总是思量,胜过他人、压过他人、超越他人,永远不会让人感觉良好。


    “德不配位,必受灾殃”,在一个社群中,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己德性是否足够好,受人尊敬,给周围人带来福祉。考虑不到这些,德就难以配位,也就难有作为。对应的“厚德载物”,德厚方能载物,“山不辞土事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滴水故能成其深”,这是自然规律。“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这都是德不配位,必受灾殃。压千斤的不是能力,更不是金钱、名望、权利,福报不是靠能力能够承载,是靠德性,什么是德性,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也。否则就是过眼云烟,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造福自身,更不能造福子孙。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人际交往的最佳策略,是经过复杂性科学验证的法则。人际交往,运用此策略,才会无往不胜。以怨报德,以德报怨都不是正策。

    这里提一下中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全民缺乏中正价值观,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不是深入人心,而是写在墙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国家物质文明空前发展,什么可能都不缺,就是缺德。我们失去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一个国家的底气,一个民族的底气。甚至为了利益成为墙头草。丢掉了那些底气呢,缺德、缺真、缺良知、缺人文素养。

    教育子女,不以价值观导向为主,不是让孩子成人,活成独特的自己,而是教育孩子成为成功人士。剥夺孩子对社会的独立探索和自由发展的权利和空间,我们有什么权利,左右孩子的未来。为人父母最大的贡献,是给国家和社会贡献一个独立、思考的人,让孩子活成自己。

    我们还丢掉了什么?我们丢掉了我们的文化之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之本是读书。现代的教育只是灌输知识。读书的根本是思考,多读书,多思考是读书的最大要义。杨绛先生曾经说过:“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想的太多……”,“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书思考,思考人生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那里来,要到哪里去”。思考产生行为,不随大流,不人云亦云。

    时代的车轮碾压我们的时候,没有能够幸免的,人可以利己,也可以趋利避害,但在大是非面前,一定要求清醒的认识。把自己的位置摆低一些,谦卑一些,修德修为,才可以成全自己,成全家庭,成全社会,造福国家。

    趋利避害从来都不是最优选择,最优选择是尊重自然规律,建立中正的、平和的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用开放和包容的胸怀,修德修为,心中有道,大道为公,顺势而为,才是自己和应对社会的最优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趋利避害,真的是最优选择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yr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