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镜小书生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黑格尔
比尔盖茨曾经也说过: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有成就之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自尊”是一个对很多人来说概念模糊的字眼。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坚持自己某个观点或行为时,有时候会被人贴上“自尊心强”的标签。当我们看到一个非常谦虚,慷慨,善待他人的人时,我们会评价说这个人有着很高的自尊。对于高自尊时而褒义时而贬义的运用,让我们对于“自尊”这个概念总有些矛盾的看法。
那么,自尊到底是什么?
“相信自己的才智,认定自己有权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自尊的本质。”
第一个层次:依赖型自尊
价值感:自我的价值来源于外界,以他人的评价作为评价自身价值的标准。依赖型自尊的人时常担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或思虑他人的想法。他们需要得到他人或社会的认可和赞美才能有好的自我认同感。这种自我认同感在取得某项成就时会上升,但是很快过一段时间就会下降到原来的水平或者更低。典型人物的代表是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的皇后。她每天都需要向魔镜询问:“魔镜魔镜谁是这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只有当魔镜回答“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的时,她的自我认同才能得到满足。
能力感:通过与他人比较获得。依赖型自尊常常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肯定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优于他人,则感觉良好,反之则自我能力评价低。一个学校如果尤其注重分数排名,家长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孩子长大后依赖型自尊人格的比例会更大,即较低的自尊。
第二个层次:独立型自尊
价值感:自我的价值来源于自身。独立型自尊人格表现出接纳他人意见的同时,自己主导自己的人生。他们相信自我的价值来源于内心。独立型自尊偏高的人常常喜欢问: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我最热爱的事业是什么?我最最想追求的是什么?
能力感:通过与自己比较获得。他们对于自我能力的判断来源于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个层次:无条件自尊
价值和能力感:不依赖外界,不以事实,情况变化,无条件的自我接纳。
这个程度的自尊,甚至不能够称之为自尊。它更像是一种非常谦卑,活在当下的无我的存在。任凭生命如实存在。顺其自然。可以用我们看电影的心态来比喻,我们在看电影时,将自己全然的投入到电影角色的生活和状态中:我们与主人公的成功,挫折,成长同喜同悲,因主人公的优秀和成长而喜悦,因主人公的苦难感同身受给予足够的同理心。我们会有强烈的同理,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很清楚的知道电影是假的,无论主角有什么的经历,他/她的一切,对我们而言是绝对安全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自尊感越高,我们应付生活、事业困难的能力越强,理想抱负越远大,表达自我的驱动力会越强。当我们与人交往时,会越开放、诚实和得体。因为我们与人相处是快乐的而不是惧怕的感受。当我们的自尊感越高,我们越能够以更礼貌,善心和平等心去对待他人。
拥有强大内在自尊,更能发挥一个人的生命力量和舒张程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