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对象恐惧:
恐惧局限于特定场合,如怕接近某种特殊动物、怕高(恐高症)、怕雷电、怕黑暗、怕飞行、怕封闭的空间(幽闭恐惧症)、怕在公共厕所排尿或排便、怕吃某种食物、怕牙医、怕见血或见到伤害。
虽然诱发因素各不相同,与之接触就能引发和场所或社交恐惧一样的惊恐发作。此外还有尖锐恐惧(害怕锋利尖锐的物品,比如小刀、针、锥子等),灰尘恐惧、孤独恐惧等。
当然不是说你感到恐惧,就是患上恐惧症了,而是这种恐惧严重影响你的生活正常秩序,才能认为有特定对象恐惧症。
因为对特定对象恐惧,本着人类趋利避害的特性,患者会避免面对特定的对象。但是,有的特定对象却是避无可避。
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华生,曾经做过一个“残忍”的实验,名为“小阿尔伯特实验”。
1917年,华生获得了一百美元的资助,进行焦虑引发实验,研究婴儿的反射与本能,实验对象是被他命名为小阿尔伯特的九个月大的男婴。
开始实验之前,他给了小阿尔伯特很多玩具,老鼠、兔子等,毛茸茸又可爱,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当然不惧怕这些动物。但华生开始使用锤子敲打钢条以发出刺耳的噪音,小阿尔伯特就受到了惊吓,惶恐不安。
之后,小阿尔比特十一个月时,只要他和下摆书一起玩耍,华生就制造之前那种令人难受的噪音。因为噪音和小白鼠同时出现很多次,小阿尔伯特一看到小白鼠,就算没听到噪声,也形成了惶恐不安的条件性反射。
慢慢,小阿尔伯特的恐惧变得泛化,大家应该都听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吧。就算只是一件带毛的衣物,小阿尔伯特也变得很恐惧。
看上去恐惧似乎是因为之前的创伤性经历造成的,但这并不是唯一因素,还有可能是替代经历和被告知经历。
比如说当我们看见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旁观别人骇人的伤口,也会有恐惧心理;被告知经历,比如被人告知草丛中有毒蛇,很危险,于是就算平日走到没有草丛的地方,也会非常小心,加强自己的防护。
那怎么解决这种恐惧症呢?
可以用系统脱敏法,
先要学会放松、平静心情,
对恐惧程度排顺序,
接下来进行逐级克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