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却没什么成效。屯了这么多课,买了这么多书,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到最后好像还是没有什么改变。怎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知道做到》正是为有上述焦虑症的人量身定制的,这本书很短,但字数少并不代表肤浅。
《知道做到》的主题:“改进人们的学习方法、提高人们的学习技能、帮助人们改正错误的学习习惯。”
作者很困惑,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自己在学习已经尽了全力,但是相对应的行为却没有发生改变,他们觉得给人带来了无穷尽的烦恼。
人们知道把学习定义为行为上的改变,但是大家似乎并不知道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
秉持着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态,作者说要想办法消除“知”与“行”之间的差距,从中找到一种能够关注人们外部行为的同时改变他们内心活动的方法。
作者知道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为了保险起见,就组了个队,总共三个人,一起去解决“知”跟“行”之间的存在问题。
三位作者分别:
肯·布兰佳擅长将复杂、深奥的理论寓言化、简单化、明晰化,他的作品和演讲对组织、管理者的日常管理活动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保罗·梅耶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自我完善产业的著名先驱者和领导人,美国成功激励学院的奠基人。
迪克·罗赫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动机论演说家,著名的顾问和天才培训师。
作者相信,通过这样的组合,1+1+1肯定大于3。
书中的内容,我分为了三个部分:
一、知识的改变
二、态度的改变
三、行为的改变
一、知识的改变
1、信息超载
现在网络这么方便,我们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信息,如果我们想要学习一项内容,随时可以通过看电子书、上喜马拉雅听音频、网易云看网课还可以去线下参加培训课程。
参加各种学习让我们看起来非常的忙碌,从而有一种假象,以为自己不停的追逐学习的脚步就会变得很厉害一样,却不知道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学习低效无用而不自知。
“不停地接触新知识,却没有停下来去整合它们,我们的大脑就会堵塞”
2、少而精地学习
专注:世界上的知识无穷无尽,找到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再去学习相关的知识点,这样能够让自己更加专注于当下,而不会产生知识的焦虑感。
3、坚持记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要以为自己能记下所有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写下那些灵光一闪的时刻,否则我们很容易就会忘记自己学过的内容。
所有知识的学习过程,仅靠听来学习的人能记得不到 50% 的 内容。
24小时之后,他们会忘记一半自己学过的东西。
而1个月之后,他们所能记得的新知识就不到5%了。
4、复习笔记
温故而知新,隔三差五就要把学习过的内容拿出来复习一遍,在复习的过程中,会加深自己的理解
二、态度的改变
1、消极系统
从小到大,我们尽量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寻求父母的表扬和认可。当这些习以为常的时候,父母就停止了赞扬,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就开始教导我们。
后来慢慢的,我们被这种消极的情绪感染了,经常不自觉的目光聚焦在消极的事物上,而忘记快乐的时光。我们的系统时刻带着负面的情绪,干扰我们的思维,当事情不符合我们意愿的时候,就用自我主观意识去评判当下的事情。
这种消极的心态会自我封闭,让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会用一种先入为主或固执己见的思维态度去判断自己接受到的信息。很多有用的信息已经被我们的消极系统自动过滤掉,只有10%甚至更少的信息能够进入我们的大脑中。
2、积极系统
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建立绿灯思维,所有的观点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先亮起绿灯,让它通过自己的大脑,不要带要任何的偏见去评判它,而是要想“我该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如果能学会这个,我会有怎样的收获?”
三、行为的改变
1、跟进系统
跟进系统就是把目标显现化,把目标分割成一个个的里程碑,再将里程碑分割成ToDo列表,减少做一件事情中间的阻力,并且这样还可以预估每个小项目大概什么时候能完成。
刘未鹏在《暗时间》里提到:
“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
进度条的设计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同样的耗时,如果不给任何进度提示,只是在完成之后才弹出一个完成消息,中间没有任何动态变化。那么整个过程就会让人等得非常焦急,导致一些人干脆把程序关了了事。”
没有拆分并跟进目标,你所许下的新年愿望就会形同虚设。
2、跟大师学习
找到你的导师和贵人,也许他们一句话就能够点醒你。
3、与他人分享
学习新知识并理解吸收最好的途径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别人。
学习不只是一段在脑子里完成的过程,只有当你真正将自己 学会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你才是在真正地学习。如果你不能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那它还有什么用呢?
原来如此,要做到“知行合一”关键是要做到这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知识层面的转变,要专注、聚焦;第二层次是态度的转变,保持开放的心态;第三层次是行为的转变,让目标显现化并拆分为多块。
当然做到这些还不够,最后还要重复!重复!再重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