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08.学习苏轼的《行香子·冬思》

108.学习苏轼的《行香子·冬思》

作者: 山水凡夫 | 来源:发表于2023-10-17 19:56 被阅读0次

【词作原文】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
情何限、处处消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
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宋制,知州知府总掌郡政,设通判监政,共商和裁决管内大事。当时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是苏轼的至交诗友。他们都是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排斥出朝,外任地方官职的。

这年十一月,苏轼因公到常州、润州视灾赈饥,姻亲柳瑾(子玉)附载同行,次年元旦过丹阳(今属江苏),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与柳瑾相别。

此词题为“丹阳寄述古”,据宋人傅藻《东坡纪年录》,它是苏轼“自京口还,寄述古作”,则当作于二月由京口至宜兴(今属江苏)途中,返丹阳之时。词中表现了苏轼对杭州诗友的怀念之情。

苏轼在杭州时期,政治处境十分矛盾,因反对新法而外任,而又得推行新法。他写过许多反对新法的诗歌,“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又勤于职守,捕蝗赈饥,关心民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因法以便民”。

政事之余,他也同许多宋代文人一样,能很好安排个人生活。这首《行香子》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仅表现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流露出对西湖自然景物的热爱。

《行香子》是他早期的作品之一,它已突破了传统艳科的范围,无论在题材和句法等方面都有显见的以诗为词的特点。

这首词虽属酬赠之作,却是情真意真,写法上能从侧面入手,词情反复开阖,抓住了词调结构的特点,将上下两结处理得含蓄而有诗意,在苏轼早期词中是一首较好的作品。

相关文章

  • 行香子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

  • 行香子.苏轼

    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 苏轼,行香子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歎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

  • 古诗词里的人生(二)

    行香子 ·述怀 [宋]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

  • 苏轼 行香子•述怀

  • 行香子–抒怀 苏轼

    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 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 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 石中火 梦中身 虽抱文章 开口谁亲 且陶陶 乐...

  • 苏轼《行香子·述怀》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苏轼《行香子·寓意》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郑子真、岩...

  • 宋|行香子-苏轼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

  • 行香子 述怀 苏轼

    车马流水,灯火辉煌,穿过拥挤的人群,在惆怅与喜悦中奋力向前,直通到的终点,是被起名为“理想”的聚居地;山川涧溪,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8.学习苏轼的《行香子·冬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cx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