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禅本无言 天和士林

每一人,一生中,都必然有那么一次,遭遇到爱!
人间的苦恼也由此展开。
都说「烦恼即菩提」,这确实是真实不虚的。
初时苦生出,只觉,
不可因自身的贪爱,而施虐他人与自身,这是最低起步的一种平等。
愛,起于见到心中至真与无别。
贪,则因为受,而非愛无别了。
当愛,在眼前,哪怕每多愛了一分,亦要多愛万物亦一分。
这是在愛中的平等,不可以轻重之心施于一切处,令一切偏颇而生不满与苦。
万物存在,皆生命也。
平等中,知缘。
不因喜爱而固执苛求彼之卓越。
待之以平常,淡若水的岁月里,流光自然。
月之华,仅落于善观月的眼目中。
岁月的颠簸中,要施以原谅,原谅在那条旧路途上,走了千年万年的旧魂魄,他一时迷妄,钻牛角尖里出不来,同时信他的心头还留着一片灰月光,总有一日能觉月而归。
如此静候,在安详里,宁静的等待一直走着的所有生灵可归乡。
当月下翻阅经典,知存在,由色声香味触法而呈现于大脑中,
亦知并非一切皆可用“眼耳鼻舌身意”得见可触。
有许多的神秘,在现有感知能力的“无见无听无嗅无味无感”中神妙的存在着。
这是坦然接受,自身及整个人类的生物及思想逻辑的局限性,并由此而可达无限之境。
存在,初分时,为有相无相。
而人,初有感时,常执有而略无。
待有觉时,才知有无感之存在,
从而知「不可执有而略无」,这亦是一种平等。
一切存在,不论有相无相,皆是生命。

平等在路途上,不断发生和深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