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笔之前,我一直在想,《西小河的夏天》为什么会让人念念不忘。
如果说童年是一条五彩斑斓的溪流,那么西小河的童年就像是河底一颗不起眼的鹅卵石。看过西小河的夏天的影迷都知道,西小河童年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有一天可以在足球场上挥汗,展现男子汉的“英姿”。尽管这个愿望最终实现了,但为了实现这一个小愿望西小河也是历尽了曲折:从拿到足球比赛参赛单后的不敢让爸爸签名,到背着爸爸拜隔壁爷爷为师踢足球,到最终拿到爸爸签名的参赛证明。
看起来不是那么热血澎湃的一部电影嘛。
然而《西小河的夏天》赢在了真实上,它赤裸裸地将许多中国孩子的童年撕开给我们看。西小河的夏天结束,中国孩子的童年也就结束了。

从西小河身上,许多人看到了自己的缩影:孩子时代被压抑的梦想、友情、是非观。
西小河被压抑的“足球梦”恰好代表了童年带给我们的隐形伤口。我们终于愿意相信,所谓的童年,竟是在不快乐中寻求那一点点快乐的代名词。只不过随着时光的消失,童年痛苦的记忆很快就被遗忘了,但在童年所得不到的认可,会使很多人终其一生去寻找。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尽管西小河的童年一开始就被成人的游戏规则控制住,但他依然可以悄悄邂逅一些美好,拥有对抗“压迫”的勇气。
给西小河童年带来幸福感和改变的人是隔壁的爷爷,是他启发了西小河勇敢追寻梦想的勇气。曾听一位亲子教育家说,每个孩子在12岁以前,都应该拥有一名启蒙老师,这名启蒙老师将会影响你一生的价值观。爷爷就是西小河的启蒙老师,他尊重西小河的“足球梦”,鼓励他反抗这不许他做那不许他做的爸爸,把西小河孩子的天性解放了出来。如果没有爷爷,西小河只怕连争取去参加足球比赛的勇气也没有,变得人云亦云。就像很多人早已忘记自己当初在作文纸上写下“我的梦想是XX”时的那份决心。


西小河除了拥有梦想,还爱憎分明。他就像是一颗光滑、没有棱角的鹅卵石,作为小孩子,他看到的世界和大人很不一样。他告诉爷爷自己之所以不听爸爸的话,是因为他发现“爸爸是个坏人”,爸爸“出轨了”女老师。也许在爸爸的那个成人世界里,这些都不算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对一个孩子来说,对与错从来就没有混淆过界限。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西小河和足球队友之间发生的事。西小河的朋友为了给西小河出气打了人,西小河的爸爸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让西小河指证他朋友是否打了人,西小河犹豫了一下还是承认了。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诚实竟然换来爸爸取消朋友的足球赛参赛资格。
带着朋友对自己的误解还有自己的愧疚,西小河对爸爸的信任在一步步崩塌,以至于他开始做爸爸不喜欢他做的事情:追球星、踢足球。也许在大人眼里,纯粹的友情已经不复存在,所以爸爸同样难以体会让孩子背叛朋友,会给他带来多大的痛苦和阴影。

直到最后,感受到家庭破裂威胁的西小河失望地离开了家,和爷爷一起去深圳看望爷爷的孙子。万万没想到,这场“离经叛道”的离家出走竟然换来了爸爸在足球赛报名单上签名的好结局。


影片把西小河的爸爸塑造成一名勤劳的教育工作者,但这名教育工作者却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扼杀孩子的天性,想把他培养成读书的机器。更重要的是,这名教育工作者在孩子眼里还是一名坏人。所以最终我们能看到的是小孩子教育了爸妈,改变了爸妈,而不是爸妈教育了孩子。
我想这就是西小河的夏天中所有让我反思和恋恋不忘的地方:不管你长大了变成什么样,不管你走到哪,都别忘了你曾经是一个诚实、重感情、有梦想的孩子。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