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初中那会,学习最好的坐第三第四排然后以此向两边扩散。有点类似于正态分布图形的样式,从中间最好的成绩到两端逐步下跌。
在老师眼里,成绩最好的哪些人都一个模样。成绩最差的是各有各的不同。有些说是因为早恋互相拖累,有些是没有早恋成功拖累了自己,有些又是想当班里的大哥大想疯了,还有些是真笨....
其实老师是可以区分的,但大部分老师都喜欢简单的把学生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调皮的,一类是怎么学都学不好的。这样一分,调皮的反而坐在了最前排,怎么都学不好的坐在了最后排。理由也很简单,就是老师扔粉笔的射程范围为基准。
这么一分完大家就以自己屁股下那张板凳为根基在班里正式开始立足了。大家屁股底下的板凳是老师安排的,这证明了老师在班里属于绝对的权威,他有权力调换大家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大家屁股底下的板凳是自己的领域,而老师的领域就是整个班级。
这时候一些不满意的同学就会在老师以及别的同学不同意的情况下去到别人的位置去坐,而这样一些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最调皮的人。而他们因为坐在前排被老师控制的死死的,还不时吃几个粉笔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班里是可以抗衡老师的人,同时也向别的同学发出了这个信号。
初中那会大家都属于叛逆期,都开始萌生自己独立的意识,开始想寻求表达自己的方式。学习好是一种表达方式,但在大家看来已经不够个性了。而最个性的表达方式就是能给大家制造意外,我们常常能发现那种敢于去做平常学生不敢去做的事情的人最受欢迎,例如去办公室偷试卷答案,或者抽烟喝酒等等。
我们讲的是板凳,初中开始,大家屁股底下的板凳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板凳了,它变成了班级里谁比谁更牛逼的一个角力的战场。一个坏学生走到你面前说:“嘿,你让开,让我坐会。”
这时候你心里肯定会想:“凭什么,你叫我让我就让,这是我的位置。”但如果你不表达出来,只是在心里想了一下然后弱弱的站了起来从那一刻开始你就已经被压制了。
传播学有一个概念叫沉默的螺旋,就是那些占尽先机的表达者迎来的附和者越多,而那些想发出别的声音的人就越来越沉默直到消失。
在那一刻你让开了,对那个占领者来说是一种成就感,大家心理上就会附和上他对你的欺负。你默认了,最后的结果就是校园霸凌的出现。
从这些我们也可以看出坏学生的出现起码有两个因素:第一就是他突然觉得自己是可以抗衡权威的,权威打不倒他。第二就是他成功欺负了别人并获得了当权威的感觉,这种感觉传达在了班级里,他因此获得了成就感。
在班里最惨的是那些智力发育比较晚的同学,他们虽然很努力,脑子就是转不过那个弯。他们既当不了被老师特殊照顾坐在中排的学霸,也当不了那些在班里为所欲为的人。他们坐在后面课是肯定听不到的,但同时他们心理的弱势让他们不敢在班级里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及诉求。并且他们还得不到别人的同情,我觉得人之所以能忍受被欺负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想获得别人的同情,用这种同情换来更多的支持者。很可惜的是,大家都属于叛逆期,大家都更追崇强者。
但是班里还有一种人在班里充当的是链接者的角色,这种人一般都有自来熟的特性。跟谁都能聊,他们心也比较大,不执着于谁控制谁,他们走的是我从你这里捞一点好处从他那里捞一点好处的路线。
例如学霸和那些坏学生彼此是对立的,但他跟学霸关系还不错,能借到作业抄他就拿这些东西去换坏学生对他的庇护。久而久之大家就把这类型的人当成了沟通利益的桥梁,他们学习虽然不一定好,但是协调能力是一定强的。
其实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提倡这种链接型的思维方式了,这样的人能站在更高的地方纵观全局的考虑问题。包括现在很多APP平台的崛起也是属于链接者的方式,原来的商家开店,客人去买东西。客人防着商家使坏,商家想从客人身上多捞油水。一直以来双方都属于一种对立的关系,但是链接者的出现恰恰缝补了中间的缺口,让大家能在双赢的状况下放心交互。
中国的教育是被一张张板凳贯穿的,小学,初中,高中。我们在板凳上坐久了很容易把思维禁锢在自己屁股下的这张板凳上,觉得保护板凳或者争抢板凳才是关键。不过现在的学校已经开始实行每星期换座位的模式了,我觉得这样做的意义不光是说让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坐到最佳听课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的思维从屁股底下的板凳里抽离出来。
坏学生之所以坏,本身不是一个人的原因,而是这个系统就会促成这么一个样式出现。在叛逆期的时候老师让坏学生感受到了挑战权威所带来的快感,懦弱的同学让坏学生感受到掠夺别人的东西所带来的成就感。
我认为只要这个系统是这样的坏学生就会出现,当然板凳文化的存在也是让学生动物性得以实现的原因。权力的斗争实际上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只是学校里的这种侵犯别人空间的斗争显得更具有动物性,但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动物性时刻的提醒着我们文明是多么的宝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