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结束,迎来2018年元旦的时候,是第一期课程的最后一节。
> 01 <
从十月中旬到新年伊始,几乎每天都有琴声陪伴。
最开始,这是一个孩子真心喜欢的兴趣课程,琴键上奏出悦耳清脆的声响深深吸引了她,从她第一次按下黑白键的那天。
每天带着欣喜和好奇来上课,满载着学到新知识的成就和炫耀回家。
然而,如果把兴趣爱好变成一个每天都要完成的任务,把美妙的乐章变成一节节分解练习的碎片,把五线谱加上各种变幻的定义,要记住各种符号的意义...
这一切就不那么轻松了。
尤其是陪练的人还在旁边不停地说,这里错了,那里不对,重新再来...
孩子的琴声明显地敷衍,神色也变得不耐烦,嘴里小声嘟囔着:弹琴弹琴老是弹琴。
她还不懂,要弹出令人沉醉的乐曲,中间要经历多少孤独的时刻,要不断地打磨到熠熠生辉,而不是随心所欲仅凭一时兴起。
> 02 <
琴行里总是飘荡着轻灵的音符。
一个男孩在大厅练习。
他每天都练习好多遍,我都熟悉了那些旋律。
他的弹奏都常常会吸引不少默默的听众:像我这样陪孩子来练琴的家长们。
然而却经常看到老师从教学课室里出来提醒他哪里还不够好,我们这些外行是听不出来的。
越是进阶了,越是练得勤。我们每次去的时候,都能看到他在那里。
我有时想象自己有一天会像他这样手指翻飞出令人沉醉的音律,只为自己的欢欣满足。
生活如果充斥着柴米油盐,我又为何不能自己偶尔创作一场阳春白雪。
学钢琴的那些事> 03 <
这天,琴行大厅里那台钢琴边,坐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和他的妈妈。
男孩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曾经见过他自己练琴,很认真。
然而,今天整个琴行都听见他妈妈的咆哮。
手立起来!怎么这个还弹错!手不要乱放!......
男孩默然,一句话都没顶。
琴声止住了。
果果不禁打开琴房门,探头出去看。
男孩从外面走进来,脸上还挂着泪痕。他妈妈跟在后面还在絮叨着什么。
琴行老师打圆场说:没事,下次好好练就行!
> 04 <
我心有戚戚。
曾经我也用这样的语气跟果果说话,责怪她不认真,责怪她不好好弹,甚至动手拍她。
此刻,当另外一个母亲以同样的方式让我看到自己在旁观者眼中的形象,我不由得为孩子感到委屈。
有一次在幼儿园开家长会,园长提到说: 孩子就有孩子的样,如果孩子都像你期望的那样懂事,那还能叫孩子吗?
不论在任何时候,对处于弱势的孩子的苛求,不退让,厉声言语甚至动手教训,都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成人的情绪控制还不成熟,本身的修养还不过关。
我也一直告诫自己对孩子要宽容,要理解,更要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
孩子不止一次地说,希望有个温柔的妈妈。
在自我修炼的路上走了这么久,有成果,还不能停止。
亲爱的果果,让我们首先从控制情绪开始,在练琴过程中,学习做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