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520亲子成长迹婚姻育儿简友广场
【亲子成长迹018】说说学钢琴那些事

【亲子成长迹018】说说学钢琴那些事

作者: 小雅雅言 | 来源:发表于2019-08-03 18:48 被阅读96次
【亲子成长迹018】说说学钢琴那些事

你家有学琴的小孩吗?

你曾为孩子不肯练琴而苦恼吗?

当孩子想放弃学琴时,你会怎么做呢?

家有琴童的父母聊起这些话题时,总有很深的共鸣和感触,学琴很好,学琴很苦,初级阶段能否坚持学琴考验的是父母。

说说我家甜甜学钢琴的那些事儿吧,还真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有。去年暑假开始拜师学艺,学了一年一个月。这周二,她参加了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三级考试,这是她学习成果的一次展示。甜甜说,她就最后一曲《郊游》弹错了一个音,感觉比在老师家弹奏得好。据孩子爸观察,考级当天她还很开心,貌似一点都不紧张,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不管考级的结果如何,我为甜甜的这份自信和从容感到欣喜,但也深知,这份底气与这段时间勤勉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两三个月前,当老师跟甜甜说起钢琴考级时,她的第一反应是,“我不要考级”。之后,甜甜问过我,“如果考级过不了,怎么办?”我告诉孩子,考级仅仅是为了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只要在这过程中我们为之努力,即使没考过也没有关系。不需要为结果而忧虑,过程努力了,我们的演奏技能自然就提升了。卸掉考级的心理包袱,练琴的过程,终究还是枯燥、单调的。特别是,每回开始学习较难的新曲时,孩子总有畏难情绪,这个时候特别需要父母的监督、陪伴和鼓励。

甜甜学琴的前半年,我会有更多时间陪她上课、练琴。上课时,我会把老师讲的要点写在笔记本上,在家练习的时候可以有所侧重。孩子擅于模仿,我会和孩子一起学、一起练,比如,曲子轮流弹奏,或者四手联弹。曾试过用抓阄的方式,让孩子选择先弹奏哪首曲子。也曾试过盖印章、贴贴纸等奖励方式。还曾试过轮流当主持人,轮流开音乐会的方式。孩子没法坚持长时间练习时,我们会设定番茄钟,一次练习25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再练习一个番茄钟。有时,甜甜会告诉我,“妈妈,我累了,电量不足了。”补充能量的方式有很多种,挠痒痒、玩木头人、镜子游戏等,开怀大笑后,她又有能量可以继续弹琴了。但并非每次练琴都是那么轻松愉快的,孩子有不专心、不耐烦的时候,爸爸妈妈也有“大脑盒子”打开、河东狮吼的时候,这种情境下,双方很容易陷入权力之争。如果彼此僵持对抗,孩子更容易对练琴心怀排斥。所以,在孩子初学乐器的时候,特别考验父母的恒心、耐心,有时还需以游戏的方式,让枯燥单调的“练琴”变得像“玩琴”一样有趣,这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战胜畏难心理。我想,学琴路上,除了泪水、汗水,还要有笑声和鼓励做伴,这能让孩子坚持得更长久。

“妈妈,钢琴太难了,我不想学琴了。”孩子也有想放弃学琴的时候。放弃是件很容易的事儿,世上最难的是坚持。当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其实也是最需要父母鼓励的时候。“甜甜,钢琴确实挺难学的,你现在弹的三级练习曲,我都完全不会弹了,那密密麻麻的乐谱我也看不太懂了,现在你都可以当妈妈的钢琴老师啦!”认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努力,能拉近和孩子心灵的距离。我还会告诉孩子,当时爸爸妈妈支持她学琴,更多的是希望她能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也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位伙伴,不管是热闹喜悦或孤单忧伤的时候,都能弹一首钢琴曲抒发内心的情绪,同时,熏习艺术的这份专注和坚持也能让她更有毅力面对可能遇到的人生谜题。这是晓之以情,还需动之以理。我还会告诉孩子,钢琴是乐器之王,被人们誉为“音乐皇冠上的明珠”。弹钢琴的时候,眼睛要看,耳朵要听,乐谱要记,嘴巴要唱,十个手指要动,有时脚还需踩踏板,这需要大脑同时调动视觉、听觉、运动等各部分功能。持久练习,左右脑的协调能力、视听觉能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会得到很大提升,以后学习别的知识和技能也会更加容易。孩子听了似懂非懂,但神奇的是,她也不再念叨不想学琴了。

我发现,孩子学琴就像是在翻越连绵起伏的群山。每次学习一首新曲,就是在攀登一座小山,孩子需要克服各种阻力,一个个音符、一段段音节地学习,经过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反反复复的刻意练习,终于把新曲练熟悉了。曲子练精熟后的演奏,就有了行云流水般的惬意,就像是登上山巅,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但很快,又一首更难的新曲要学习,就是又一座更高的山峰要攀登。这一过程,既能磨砺孩子的毅力、耐力、信心和勇气,也能让孩子在不断克服困难达成目标后收获内心的充盈和喜悦。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我想,学习钢琴的意义不仅是学会弹奏美妙的钢琴曲,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锤炼孩子的恒心毅力,鼓励孩子追求向上向善的精神品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子成长迹018】说说学钢琴那些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oqs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