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木子读吧陪你的第805天」
选择大于努力,做一次正确选择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你未来发展的方向与市场趋势的符合度。
30年前,如果你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你就很有可能成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中的一员;20年前,如果你在北、上、广买一套房产,如今你的身家就会是同龄人的数倍;10年前,如果你买入腾讯的股票,现在很可能已经成为千万富翁了;5年前,如果你开始做知识付费,或许现在你已经成为一名网红大咖了。
不要和趋势作对,经验越丰富的人越能体会这句话的力量:做趋势的朋友,时代的大潮会成就你的人生。但趋势并不是定数,而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趋势。
始于2003年的“猪周期”,猪肉的价格波动遵循“猪周期”的影响最为明显,而从猪肉价格的周期变动中,我们往往能够一叶知秋,洞悉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规律。
大家普遍认为所谓“猪周期”就是猪肉行情好的时候有人养猪获得了暴利,然后大家一窝蜂地都去养,导致猪肉过剩后价格暴降,市场被迫削减养猪数量,从而引来新一轮涨价,然后养猪的又增加,再次导致猪价暴跌,如此反复循环就叫“猪周期”。
就如今养猪行业市场格局看,这种看法显然已经过时了,我国在大力加强冷链物流,相关部门建立了冻肉收储制度,并发展出了一批巨无霸养猪企业。市场上各种逆周期的举措效果越来越强,但是“猪周期”依然存在,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是世界肉类消费的第一大国,而猪肉又是所有肉类消费里面的绝对大户,所以猪肉价格的涨跌,能直接影响我们的物价走势。中国的肉类消耗量,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在加入WTO以前,中国还没有那么富裕,肉类消耗量也不大,猪肉的主要提供者是农村散养。
所以在2002年之前,中国的肉价非常稳定,基本和通货膨胀的速度成正比。但从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出现了大腾飞,这对猪肉的价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影响主要在两方面:首先是中国人越来越富有了,猪肉的消费能力大幅度增长;其次是农村城镇化率提高,大量农民进城打工,散养猪的农户越来越少,猪肉的养殖开始转向专业化、规模化。生猪养殖被大规模集中之后,猪肉的养殖成本降低了,猪肉的养殖规模集中度也提升了,但是坏处也随之而来。
在农户养猪的年代,猪被高度散养,即便有什么瘟疫,也很难大规模扩散。而养猪的主力变为养殖场之后就不一样了,瘟疫一旦出现,很快就会大规模传播,以养猪为生的养殖场不能像农民那样说不养就不养。所以,从肉猪养殖开始规模化、集中化之后,中国就出现了所谓的“猪周期”。
所以说,“猪周期”并不是散户过多引起的,而是散户过少引起的。养猪之所以被称为高风险行业,是因为猪瘟。中国的“猪周期”本质上就是猪瘟周期,猪肉价格的每一次剧烈波动都是由猪瘟引起的,从而使生猪大幅减产。
一旦猪瘟来袭,养殖场就会被迫杀猪,导致猪肉价格短期内远远跌破成本线,养猪大亏损的时候,肉价就会大涨。如果没有猪瘟,那无论什么时候,猪肉价格都不会大起大落。这就是新时代“猪周期”的底层逻辑。
那我们可以买猪肉股吗?我觉得还是要谨慎。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这两年猪肉价格飞涨的原因:2018年8月,中国暴发首例非洲猪瘟,2018年12月,瘟疫快速蔓延,大量养猪户开始杀猪,猪肉价格迅速下跌。2019年3月,猪肉价格出现历史最低点,养猪户把能杀的猪全杀了,猪肉价格开始迅速反弹。2019年9月前后,非洲猪瘟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扶持养猪产能,对养猪户给予政策倾斜。
按“猪周期”去估算的话,我们要在整个养猪行业都喊着亏钱,养猪户为了止损开始忍痛杀母猪的时候开始下手买入,不用等到猪肉价格真的回暖。养猪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远超普通养猪户,普通养猪户亏钱,龙头养猪企业却不一定亏钱。如果将来普通养猪户能赚钱,开始停止杀猪,那龙头养猪企业此时一定是大赚特赚的。
2022年大概会是养猪户们互相煎熬的一年,亏到扛不住的人会主动退出产能。养猪是一门生意,但绝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猪瘟会强制一部分养猪户退出猪肉产能,然后开启下一轮“猪周期”。瘟疫越厉害,开启的“猪周期”规模越大。
如果猪肉价格跌得不大,那说明猪瘟被控制住了,被迫杀猪的养殖户很少,这样开启的“猪周期”的规模就不会大;如果猪肉价格下跌得厉害,那就说明猪瘟可能已经大规模传播了,很多养殖户被迫杀猪。
所以,2022年是一个择机买入“猪周期”股票的好时机。
人类的历史是呈螺旋式前进的,一个周期的结束往往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猪周期”只是市场周期律的冰山一角,却深刻反映了周期的力量。
所以,把握住周期这一通向财富的钥匙,你就可以在资本市场中无往不胜。
专注运动+投资理财:关于18年运动更多的分享,请(搜索):木子读吧,进入“木子阅览室”分享精读好书,与你一起财务自由!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08179/025e7a7b27091af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