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很多,思考太少。正在读的书是费雪<怎样选择成长股>。台版的书名叫<非常潜力股>。英文原名叫<Common stock and uncommon profit>.直译意思是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
巴菲特受费雪影响很大,从他如何选择和持有现有持仓的方式可见一斑。现在买股票并不是伯克希尔唯一的利润来源,收购公司占的比重更大。不过他持有股票和收购公司的判断思路是一样的。
费雪的成长股理论非常干净利落。十五个特点就能排查出值得投资的公司,一个有趣的方法是通过闲聊。
有一句话很少人提到,但却非常新颖。费雪指出,理想的情况是,买入该股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股价并没有升高。这意味着,这个选择并不是在市场的影响下做出的投机决策。
所以你认为买了以后,股价立刻上涨,并不是好事!
巴菲特建仓股票,要很久,并非一次性到位,随着股价走低,还会继续购进。有时候建仓完了还在下跌,他也没抄到底。后来一两年中并无收益,甚至亏损。
那么到你买股票,发生一买就跌,是不是打算卖出啦?股神的逻辑方法你都懂,做到是另一回事。难不难,不难!
巴菲特并非运气好,只是懂得对于看好的东西,越买越跌。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和你每天买汉堡包并无二致。你当然希望好吃的汉堡包不要涨价,所以也希望股票不要涨价,这样才能一直买到便宜的。
有时我想得很多,有时候对我的军师言听计从。按部就班总是省力气。所以看到费雪指出买点A,买点B,我立刻就标了出来。
费雪讲了几个买入时机,一是公司引入新产品,新技术后,利润往前推三个季度,比上一财年有大幅提升,今年财报未出之时,你就可动手了。这里的假设是市场先生的价格上涨,慢于利润增长的表现。
还有个时机就是看机遇了。危机时刻,公司出了丑闻事件,英明的管理层作出整改应对方案,你相信它能在几个月内,而不是几年,解决问题,那么,此时就是买点。精准抄底纯属运气,在低位买进是你能判断的。
通常理论书籍中买入时机是讲得很多的,讲什么时候卖的很少,或者讲得很模糊。而你知道牛市是投资者亏钱的主要原因。这就赖大师们没有好好教怎么卖。很多人只知道低买高卖。实际操作却令人手足无措。担心股价一直涨而不卖就是很新手的心态。
费雪牛逼之处在于,如果按他教你的方法找到了可以投资的公司,基本上你是没必要卖出的。他也讲了原因,其中高额资本利得税是美国特有的,其他国家我不清楚,中国是没有按比例收取资本利得税,对分红是收税的。中国有印花税,没有按比例收,所以中国小散不像美国小散那样即使赚了钱也要交很多税。因为没有这个规定,让很多人卖出时并不考虑税费的损失,反而卖出更不谨慎了。
除去税费的考虑,他还举了个例子说明,为什么持有高估的公司,更优于卖出此公司转而投入新的低估公司。高估这个词语,他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理解,那就是高估未必真的是高。A股最有名的两个例子是格力和伊利。格力是一直低估,一直涨的很猛。这里低估就是说市场不认可它,不认为它的股价会有很好的上涨空间。按照价值投资的理解,市盈率低了,以后才能涨的快,涨的好。而伊利正相反,今年以来估值一直不低,鉴于我是今年七月才开始进入股市,所以对今年的价格有更深刻的体会。它虽然一直在正常估值范围,却也涨的很不错,所以你能说它就比低估高了吗?市场对伊利显然比对格力更看好。
回测我自七月份以来的头寸,即使我在十一月最高点附近卖掉,再在十二月,也就是最近回撤的位置重新建立头寸,那也并非一个优于一直持有不卖出的决策。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头寸仍有收益,而我却买不到七月份的低位了。最近的回撤幅度不小,但那也是在这几个月的最高点的回撤。而我手里的股权份额没有变化,如果之前卖出,那就失掉了这些份额,新买进同样份额就要付出更多。
进进出出没什么好结果,只是付出了额外的税和佣金。我赞同费雪的观点。一旦持有,就不要卖出。很多人对于大师的观点总是嗤之以鼻,说不适合A股,或者一百年前的理论不适合现在的市场。这些评论打退很多人效仿大师的积极性。不清楚这些评论是哪里来的,他们真的研究过使用大师的方法在A股投资吗?我倒是看着杨天南成功了。很多人总是在发表看法,真正去做的人都去做事了,没有发表评论,所以你看到的就是一群说嘴的人留下的失败言论。成功的人不被你看到而已。
总是有新闻,某某人买了茅台,一直持有,经历几个牛熊云云,赚了钱成为亿万富翁。这就是朴素的费雪理论的实际例子。太阳底下无新事。我要用费雪的法子持股。将来在低估的时候买入就好。
未来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产生利润的公司,买入买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