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战国四公子各自养士的目的

战国四公子各自养士的目的

作者: 芯芯芯Ru | 来源:发表于2020-02-15 13:58 被阅读0次

    摘要:通过对比他们各自对养士的目的和对养士的态度,说明孟尝君的目的是为了利益和地位、平原君的目的是为了名誉、信陵君不仅为了国家还为了朋友,春申君的目的也是为了名誉。

    关键词:战国四公子、养士、目的。

    引言:战国四公子分别是: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养士在战国时期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一种风气。只要是有实力有抱负的国君、权臣,无不以尽的多地收养门客为荣。养士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养士的方式,大量集中人才,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政治声誉,以号召天下,又能壮大自己的政治力量,以称霸诸侯。但是因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思想,改变了他养士的根本目的。

    一,孟尝君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孟尝君的封地是拥有万户以上人口的薛邑,但他在薛邑一年的收入还不足以供养门客。秦昭襄王称赞孟尝君善于结交各种人才,说:“孟君门下,如通物之市,无物不有。”孟尝君门下有“鸡鸣狗盗之徒”,下层社会的侠士也有不少集合在他的门下。

    首先,孟尝君有次被人诬陷说要发动叛乱,等到有人劫持了齐王,齐王便猜疑是孟尝君策划的,为避免殃祸孟尝君出逃了。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给齐王申明孟尝君不会作乱,并请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于是在宫殿门口自杀,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齐王为之震惊,便追查考问实际情况,孟尝君果然没有叛乱阴谋,便召回了孟尝君。这是为了孟尝君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不被杀。

    其次,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冯欢跑到秦国让他们用孟尝君,秦国派人来请孟尝君。冯欢又跑到齐国找齐王说秦国要用孟尝君,如果他们用了孟尝君那么秦国就会强大。齐王马上重用了孟尝君。这是孟尝君为了自己的官职。

    最后,孟尝君对他对养士的态度十分尊重,广招贤才,孟尝君以“好客养士”、“好善乐施”而名闻天下。他善于用人,广招贤士,门下“客无所择”,“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善遇之。为了最大限度的招揽人才,不惜“ 舍业厚遇之”,因而“倾天下之士”,门下食客达三千余人,人才济济。盂尝君对门下食客及其家庭体贴入微,每每“问亲戚居处”,而后“使存问,献遗其亲戚”。甚至为了礼贤下士,孟尝君与门下食客吃一-样的饭食。这种思贤若渴的精神十分难得。

    所以我认为孟尝君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二,平原君和春申君的目的是都是为了名誉。

    秦围邯郸,赵王派平原君突围去楚国求救,临走时,平原君挑选“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同行。“得敢死之士三千人”,说明平原君的门下聚结了不少侠土。信陵君曾“从博徒卖浆者游”春申君手下养着数千门客,在当时的影响确实很大,在此期间他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三件事上,养士、治国以及经营自己的封地。

    首先,平原君养士的目的只是"徒豪举耳"  他养士只是为了自己有个好名声,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平原君的宾客们有两次是主动离开他的。第一次是因为他不信守承诺,重美色而贱士。他门下的宾客感觉到在平.原君这里不会受到重用,所以离开了他。毛遂事件也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信陵君养士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不能分辨出谁才是真正的贤士,所以连自己的国家里有毛公薛公这两位贤能的人也不知道。我认为春申君的目的是为了名誉。第一,“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说的是赵国使者想在楚国人炫耀,春申君令门客打扮得更为珠光宝气,以此使赵国使者感到羞愧。其二为“朱英知言不用,恐祸及身,乃亡去”,朱英是传中唯一一位为春申君献良言之人,但春申君却根本不听取他的意见。由此不难看出,春申君养士只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

    其次,平原君的养士只是贵公子的豪举,并不是真正为了寻找人才。在魏国偷盗兵符领兵解了赵国邯郸之围后,便留在了赵国。他听说赵国有两个出色的人才:一为毛公,藏身于赌徒之中;一为薛公,埋名于酒肆之内。信陵君几次想见他们,两人都躲了起来,不肯相见。信陵君打听到他们的存身之处,就悄悄地走到那儿与两人交游,相互间处得十分融洽。而第二,春申君“养士”的最大特点便是奢侈浮华。然而要说他所养之士对楚国的贡献,却实在是乏善可陈。有一次,平原君使人于春申君,“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赵使想炫富,却在楚国丢了面子。可见,春申君门客的奢侈浮华。《资》和《史》中记载有名姓的春申君门客只有朱英一人,共提出两项建议:一是楚国迁都寿春,一是防备国舅李园。然而春申君并未全听,特别是在李园的问题上犯了致命的错误,致使身首异处、全家被灭。可见,春申君之养士也只是图有虚名。

    最后,平原君对他对养士的态度并不是毕恭毕敬,礼贤下士,甚至是"贱士"。平原君的美妾看到跛子打水,“大笑之"。跛子觉得受到了侮辱,于是去找平原君,要求得到笑话他的美妾的头。平原君装作答应了他,认为蹙者小题大做。但是不久之后,"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觉得很奇怪,宾客回答说"以君为爱色而贱士"”。 宾客们认为平原君把自己的美妾看的比士重要,是一个重色轻士的人,并且不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不能做到。宾客们认为平原君不是真正能赏识他们的人。而春申君对养士的态度,我认为他的养士只是为了给他一个名誉,所以他对养士的态度就是给养士的权贵期望值甚高,不但要求他们能给予自己很高的物质待遇。

    所以我认为平原君和春申君的目的是为了名誉。

    三,信陵君的目的是不仅是国家,还为了朋友。

    信陵君手下的门客甚至可以潜伏在赵王的身边,他所得到的机击信息甚至比他的国君魏安僖王还快、还准确。人才的大量集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力量,信陵君“仁而下士”,使得周围数千里的游士“争往归之”

    首先,因为公子仁而下士的名声传播在外,士人纷纷归附于他。“诸侯以公子贤,不敢加兵与魏十余年。"信陵君与魏王下棋时,北方边境突然烽火大起,  有人禀报"赵寇至,且入界"。魏王很恐惧,想立即召集大臣来商量对策。公子制止魏王说,“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魏王问信陵君如何知道的。信陵君回答"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士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可见,信陵君在赵国安排了间谍为魏国服务,赵国的一举一动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当信陵君因为窃取兵符而留在赵国时,秦国就派兵攻打魏国。信陵君听取了毛公、薛公的劝告,决心回魏国保卫自己的国家。在国家与个人的得:失荣辱之间,信陵君选择了保家卫国。

    其次,信陵君能识人,从候赢、朱亥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候赢本是“大梁夷门监者”,朱亥“市屠中”,与高高在上的信陵君本是遥不可及的,但信陵君知其贤。后来,候、朱果然在窃符救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见信陵君识人之明。

    最后,信陵君对养士的态度,对待士非常谦虚、仁爱,不敢凭借自己的身份财产来欺压士。《魏公子列传》说信陵君"仁而下士”“不敢以其富贵骄士”。他结交天下的贤能之士,不管是地位高低,公子都会放下身份主动去结交他们。甚至连平原君的宾客们有一半归附了信陵君,可见信陵君是真心对待贤士的。

    所以我认为信陵君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和朋友。

    这就是战国四公子对养士的目的和对养士的态度。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基本上都是为了利益名誉,而信陵君不同,他是为了国家。正像是养生的根本目的,通过养士的方式,大量集中人才,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政治声誉,以号召天下,又能壮大自己的政治力量,以称霸诸侯。

    所以我认为孟尝君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平原君的目的是为了名誉。信陵君的目的是不仅是国家,还为了朋友。春申君的目的也是为了名誉。

    参考文献:

    1.《史记》作者司马迁,中华书局出版,2013年9月出版。

    2.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战国四公子各自养士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qd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