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现在太过稀缺的原因,现在看看以前的小说和电视,总觉得它们具有一种我们已经比较陌生的品质,那是忠厚。
《三国演义》里如果说诸葛亮聪明,不会有任何人有意见,但如果说诸葛亮是老实人,为人忠厚待人赤诚,很多人都回觉得形容错人; 吧,这种形容词怎么会跟他的人生产生关联?
那样一个什么花样都会玩的人,那样一个无中能生出有来的人,那样一个东风和荆州都有本事借过来的人,那样一个石头能摆成八阵图的人,那样一个能把黑白任意颠倒还能让人相信的人,那样智计百出千秋万载成为“聪明”这个词的代名词的人,能指望他待人一片赤诚。
但,我们记住他,还真不是因为他聪明,还真是因为他一片赤诚。
他所有的聪明,都只对外,不对自己人。
他在蜀汉的地位,也未必没有人嫉妒吧,也未必所有人都对他服气友善吧,三十六计玩转的人,没有见他对任何战友玩过借刀杀人,没有见他做任何只落好处,不出力的世情。
蜀营,大家都知道关二爷义气深重。如果没有华容道,没有战黄忠,关羽的义气深重拿什么表现出来?那些任务全都是他排去的,他知道关羽最大的特点,就把他具有的情义开发到极致。诸葛亮知道关羽的义气,就把他的义气深重呈现出最佳的状态,那是利用吗?还是应该说是一种成全,如果没有义气,一员武将的关云长在那个朝代又稀缺了?
诸葛亮也知道张飞性如烈火,但也只是引导他去对敌,从不对他的性如烈火做任何文章。
他那么聪明,用在了答应你的事情,就给你完成百分百.答应了随你出山,不管你听不听他意见,也不管你实力有多弱,也不管外边诱惑如何,也不去跳槽,如果找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走掉,也许艰难,但也未必难得过东征西讨,但是那不是他的选择。
答应了辅助刘禅,就选择一辈子鞠躬尽瘁,没有赖掉,没有躲避。
他有那么多计策,面对刘备就认认真真建议,建议成就成,不成就继续建议,再不成就去处理结果,那怕那个结果很糟糕,又是他之前千般建议好避开的。
他有那么多计策,没有用在帮他喜欢的马谡逃脱罪责。
他有那么多计策,没有用来逃避自己的责任。他有那么多计策,没有一条用在所有的工作都是人家做,所有的好处和便宜都自己拿着。
他有那么多计策,没有一条用在给自己谋财产或权利。
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到他的声望和实权,就迫不及待的去夺位。
他明明守着一座江山,如果他愿意,可以为夺取想出来无数方法和名正言顺的理由,或只是看起开名正言顺的理由,却只选择了守护,选择自己去鞠躬尽瘁。
我们记住他那么多年,我们喜欢小说里的那个他,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赤诚。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那样一片赤诚对人对事的人,从来都是珍稀物种。
而在属于他们的时代里,那样的物种还不只是他一个人,比如那个欸评论为善良得像虚伪得刘备,也有一处很感人,就是看着关羽去华容道,担心,我二弟义气深重,如果他真把曹操放了该怎么办?他想的竟然不是我二弟作为我着一班的,竟然敢对我的敌人网开一面,而是如果他放了我的敌人,他会不会为难?
做人如果着还不算厚道,那什么算?
在想想《红楼梦》里的怡红公子对着事件所有的鲜花们只爱他的世外仙姝,那又何尝不是君子,比如今的自诩风流的家伙们高出多少。
而水浒传里,那些明明有本事逃跑的好汉们,情愿披枷带锁一步步走他们的发配路,比起来现在网上想方设法逃跑又没有本事跑掉的家伙们,实在不是一个档次。
如果他们的故事还在人间,如果他们的聪明,他们的功业,他们的多情,他们的热血和无畏都还在今天的人间能找到粉丝,那么,他们的忠厚也一样能在世上找到知音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