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哲思想法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作者: 中启心理咨询师公益联盟 | 来源:发表于2019-10-18 18:58 被阅读0次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部电影讲述了松子悲催的一生,有人说,女性能够遭遇的不幸,松子一个人全部遭遇过了。

影片从松子的死亡开始,松子的弟弟委托儿子阿笙清理松子满是垃圾的出租屋,从此展开对松子一生的拼接。

故事的开始,松子是一名教师,相貌美丽,歌声动人,毫无悲惨的痕迹。松子的妹妹久美长期卧病在床,爸爸疼爱久美,对松子却不苟言笑。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松子某日终于对久美喊出压抑了很久的话:你一点都不可怜!松子离开家,在各种男性中寻找爱情,不断被殴打、被欺骗、被抛弃,而她始终倾尽所有。最后,松子在河边的出租屋中度过了潦倒的余生,她在门上发疯似的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悲剧从何而来

很多影评将松子的不幸解读为爸爸对松子的忽视,甚至男权思想的荼毒。那么松子的爸爸真的不爱松子吗?

从松子对爸爸的依恋可以看出,爸爸在松子心中是一个非常温暖的客体。松子对爸爸的期待,与其说是想要独占,不如说是想要抹去妹妹给爸爸带来的阴郁。松子出走后,爸爸每篇日记的最后一句都是“没有松子的消息”。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松子走后三个月,爸爸死于脑溢血。爸爸对松子深沉的爱,爸爸知道,松子也知道。

松子的悲剧来自妹妹久美吗?久美对松子的依恋显而易见,即使松子对她咆哮,掐她的脖子,她还是终其一生依恋着松子。松子对妹妹的愤怒和仇视,因为妹妹对爸爸的占有,更因为妹妹夺走了爸爸的笑容。当自己的鬼脸也无法再让爸爸高兴起来,松子的希望崩塌了。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她带着对妹妹的怨愤离开了家,而对妹妹的愧疚也同样终其一生。

松子说,父亲总是怜爱病弱的久美,而我总是一个人。不禁让人疑惑,松子的妈妈去哪了?

确实有一位妇人出现,而她是否是松子和久美的妈妈,始终语焉不详。当久美哭喊,松子夺门而出时,妇人只有无力跌坐在地。全片没有人提到妈妈,似乎是导演的一个隐喻:妈妈的无力和缺位,才是这个家庭最大的悲剧。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病弱的久美拼尽全力阻止松子离家,因为她知道,姐姐才是这个家庭情感上的“妈妈”,姐姐用女性的爱和温暖照耀着自己和爸爸。即使姐姐离开,久美也没怨恨姐姐,她知道姐姐已经承担的太多了。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姐姐,你回来了——如果这里把姐姐换成妈妈,是否更贴近久美一生的期盼呢。

松子的意义

松子的朋友小惠说:我从未见过松子不安和迷惘的样子。

让松子这样执着的,或者说松子生而为人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里我们要谈到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客体(object)一词最初为弗洛伊德所使用,简单来说,客体即是他人,客体关系即是存在于我们内在精神中的人际关系模式。而我们与重要客体之间的关系模式一旦建立,将影响我们一生的人际关系。简言之,我们会去寻找符合我们原初客体类型的新客体,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原初的客体关系。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对松子来说,她的客体首先是无力、缺位的妈妈,这样的妈妈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反馈,造成了松子的讨好、低自我认同,以及对他人的分裂样认识,即好时极好,坏时极坏。

爸爸是有情感功能的,他在松子的精神世界中投注了一个深情、值得信任的男性客体,但爸爸长期的阴郁也给松子的精神世界带来挥之不去的阴霾,于是松子赋予自己一项使命:拥抱、吸纳痛苦,救赎、解脱他人。

松子终生结识痛苦中的男人。躁郁的小说家、无力的竞争者、丧妻的理发师和迷失自我的混混。她全然接纳他们的破败和无力,她总是将破碎和流血的男人拥在怀里。松子的献身就像飞蛾扑火,她总是去贴近不幸,救赎成了她的执念。

小惠警告松子不要和混混阿龙在一起,松子说:只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地狱也好,什么地方也好,我都跟着他,这就是我的幸福。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让人联想到佛祖割肉喂鹰的故事,佛祖说,济众生之危厄,虽有众邪之恼,犹若微风,焉能动泰山乎。

松子的人生,糊涂、悲催,但又何止于此。

希望在哪里

爸爸死去了、妹妹死去了、松子也死去了,松子的一生,究竟成就了什么?

她救赎了两个人。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阿龙,那个伤害松子最深的混混。他从没得到过爱,松子的爱对他来说太耀眼了,令他心生畏惧,于是用蛮力去摧毁。

在监狱中形同死人的阿龙,被圣经上的“上帝即是爱”所点化,明白了松子宽恕着不可宽恕的自己,接纳着不可接纳的自己,爱着不值得爱的自己。

出狱的阿龙说,松子就是我的上帝。

虽然痛苦,但他终究相信了爱与良善,找回了自己。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另一个是侄子阿笙,一个迷茫、颓废、回避痛苦的青年。从一开始的嫌弃,到好奇,再到和死去的姑姑有了情感链接,阿笙的人生悄然改变。

姑姑的朋友小惠对阿笙说:如果是你的话,肯定会明白她的。阿笙是明白的,了解了姑姑一生的阿笙想:像姑姑那样,让人欢笑,让人打起精神,热爱别人,虽然自己伤痕累累,甚至笨的不行——我却觉得这个上帝值得信仰。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与姑姑达成的链接与认同使阿笙意识到,人的价值,不在于得到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凝望着姑姑的背影,阿笙的人生轨迹,也会自此变得不同吧。

影片中有一个桥段感人至深,松子死后,与松子有过交集的人,轻轻的唱起松子儿时的那首歌,同事的酒家女、自杀的小说家、无力的竞争者、狱中的混混,社长兼AV女优……他们曾被松子的爱与温暖所照耀,他们脸上流露出温柔又哀伤的表情。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谁又能说,他们没有被松子救赎过呢?

松子的自我救赎

贯穿影片的河,开篇是松子家乡老宅旁边的河,后来则是松子人生最后一程相伴的荒川河。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四十岁那年,松子得知妹妹久美的死讯,她搬到了荒川边的小公寓,每天只是吃东西,喝酒,看着荒川流泪。久美的死斩断了松子对她残存的怨恨,自此只剩深深的愧疚。松子再也不相信自己能给任何人带来快乐,再也不接触任何人,她将自己,和自己对妹妹的情感,一并封存起来。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五十多岁的松子开始看到幻影,死去的那天,她在幻影中看到了久美,久美眼中的期盼始终如一。松子给幻影中的久美剪了头发,久美看起来焕然一新。

松子看到了希望,而此时她的人生却戛然而止。

松子在摇篮曲中死去,她的灵魂飞过荒川,飞过家乡那片魂牵梦萦的水面,飞过一个个生命中的片段,回到了老宅。爸爸和弟弟对她微笑,而松子穿过他们,朝着妹妹的房间走去,那段狭窄的楼梯,是松子通往天国的阶梯,松子花了53年才找到。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久美说:你回来了。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松子说:我回来了。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松子和久美错位了一生的爱,终于对接了。

接纳自己内心的怨恨与愧疚,原谅同样遭遇苦难的妹妹, 是松子最终达成的自我救赎。

救赎,听起来像是一个过于宏大的词。但事实上,当我们能够理解他人的痛苦,接纳他人内心的黑暗,对于困境中的人,我们就是一个救赎者。同样,当我们能够理解和面对自己的痛苦,接纳自己内心的黑暗面,我们同样也在践行对自己的救赎。救赎其实很朴素,它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心中,在我们的人性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只是为了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sw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