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有才干,怎么确保得以施展?
我从《柄国宰相张居正》得到了些启发。虽然张居正不完美,甚至曾被丑化,但他确实大有作为,和戚继光等人才合作:加强边防、完善长城(山西以东的东线长城);治河;还通过丈量田地(清丈)、简化税赋和徭役(在全国推广一条鞭法),帮人民减负,帮明朝的财政达到历史峰值。
有人评价:“大明只有一帝——太祖,大明只有一相——张居正。”
起初被赏识、但被限制,张居正是理解的。
他3岁认字,12岁考中秀才(生员),在古代名人榜中应该是最早的。13岁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之前湖广巡抚顾璘访察人才,就发现张居正是将相之才,不过他跟监考的冯御史建议,让张居正先锤炼几年再进入仕途,冯御史采纳了,把张居正从举人的名单中移除。
张居正没受打击,听了顾璘说明原委他也不介意。乡试3年一次,他16岁再次中举。
不被重用时,张居正以退为进。
他23岁考中进士,成为储备人才进入翰林院。事务清闲,他便大量读宫廷藏书、做实际调查,26岁正式做官后,切中时弊提出改革主张(《论时政书》)。
但嘉靖帝沉迷长生之术,内阁(取消宰相后设的咨政机构)首辅严嵩贪污、次辅徐阶等大臣只讲学、不作为,张居正一腔热血一直得不到回应,还看到忠臣杨继盛被判死刑。30岁时张居正妻子病故、留下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所以他以养病为由,回乡。
临行写信给徐阶,感谢他知遇之恩,也表达失望,仍希望他能改变朝政。
他自己回乡最大的事则是安养身体,同时博览群书,研究如何经世济民,蓄势待发。
有机会施展才干时,张居正见机行事、强强联合。
他36岁回京做官,40多岁进入内阁。隆庆帝刚登基,恩师徐阶、和张居正亦师亦友的知己高拱相互斗争,相继离任。张居正敏锐地察觉到,天下人都希望有新开局,所以他基于明朝两百年的制度运行,提出系统、全面、针对性强的改革倡议(《陈六事疏》)。
无奈首辅李春芳遇事迟疑不决,另一内阁大臣赵贞吉极力反对张居正。他倚老卖老,不把张居正放在眼里。
而隆庆帝一味沉迷女色,张居正忧心如焚。
于是张居正帮离开3年的高拱回朝。隆庆帝信任当过他9年老师的高拱、记挂他正义感极强,张居正也和他志同道合,而且高拱和赵贞吉都是火暴性格,可以以刚治刚。
后来年幼的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成为实质上的柄国(执掌朝政)宰相,他清楚大明已经病入膏肓,得下猛药。只要太后和皇帝都还信任,他不怕得罪人、也不怕遭非议和陷害,大刀阔斧改革,为明朝续命几十年,给清朝留下重要遗产(边防、河漕)。
具体人物、进程,可以从《柄国宰相张居正》读到。
作者林乾是百家讲坛讲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教授。
他治学严谨。从每章的注释可以看到,他至少查考过305份珍贵史料。
这套书分为三篇:权力之变、推进改革、破家沉族。
尽可能还原了真实的张居正,还有相关人物、历史的细节。可以看到不同人的做事风格、不同事件的处理方案。仔细阅读,可以发掘许多宝藏智慧。
我不热衷权谋,曾有过郁郁不得志的感受,现在会时不时留意到名人、名企的纠纷。
为了成事,还是要学习让自己的为人处世更成熟。经验证的历史,是极佳教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