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坚持与热爱简书电影院读书
为你,千千万万次——《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次——《追风筝的人》

作者: 计量青年杂志社 | 来源:发表于2017-11-29 12:49 被阅读117次

    文/郑鑫

            多年前经过书店,偶然看到这本2003年一位普通的阿富汗美裔医生卡勒德·胡赛尼所写《追风筝的人》。


          “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间,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智利女作家伊莎贝拉·阿连德如是说到。

            读罢此书,我只觉经历了一场梦魇,当人性的自私虚荣血淋淋地呈现在你面前,方才发现自己的弱小无力。梦醒之后,除了对作者写作功力五体投地外,还有久久不能摆脱的震撼,感动,以及惧怕。这篇文章与其说是书评,我想更多的其实是我的感受。


            古人关于人性善恶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基督教提倡原罪论,认为人生来就要为自己前世的过错赎罪,而在我们看来,人之初,性本善。而本书的故事让读者惊讶地从无邪孩童的身上清晰地看到恶,逐渐自私,逐渐丢掉自我,在痛苦的漩涡中苦苦挣扎。最后当善与恶的界限逐渐模糊,我们终会原谅当初那个年幼的罪人,尤其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常年炮火硝烟不断的阿富汗。因为那是连他自己都不理解的人的天性,因为也许那根本不是犯罪,只是一个孩子天大的错误。不幸的是,在这场错误中,牺牲掉了两条年轻的生命。

            诚如《人物》中所点评,凡夫俗子在历史狂涛里的独力奋斗,一部非比寻常的小说。

            其实我对阿富汗以及周边连年征战的国家和他们的历史毫无兴趣,对我而言,那里的人民是可怜的,那里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当《追风筝的人》这个故事一点一点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并没有准备好接受一个平静的,也曾春暖花开,羊肉串香飘整条街的画面,更没想到那里的孩子也可以无忧无虑的追逐风筝。所以当身为少爷的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画面一出现,所有读者不禁感叹,少年时的友谊是那么充满力量,那么干净且持久。他们总是并肩而行,每当阿米尔被人欺负的时候,哈桑总是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保护他。很多人说这是哈桑天生的奴性,这种观点我不赞同,我看见他们之间分明有一道友谊的光芒在闪耀。当阿米尔问哈桑为什么确定自己一定会知道被切断绳线的风筝的掉落地的时候,哈桑肯定的对阿米尔说,我就是知道,然后反问,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阿米尔轻声说,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骗过我。哈桑发誓,为了你,我宁可啃烂泥。所以读者心中所向往的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潮湿的童年印象,总是和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席地而坐,互相盟誓,发誓为对方,甘愿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着笑脸对阿米尔说的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然而《追风筝的人》是一本沉重的,有关赎罪的书,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终究因为那样一件不堪的事情所毁灭。面对三个强壮的少年,阿米尔选择了沉默和逃避,他没有父亲的勇敢,更没有那份为了尊严而表现出的视死如归。初次看到,我心中愤恨不已,因为胆小和怯懦,使另一个孩子永远留下童年的阴影,何况是转瞬间还满面阳光,坚定的对你说着: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你的朋友。我们少年的时候,总是意气风发,三五结伴,促膝长谈,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微弱的友谊遇到挑战的时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绽,友谊的桥梁必然坍塌。好算人性的善随着书本的打开,慢慢揭示出来。书中有一条通往救赎的路,男主人公阿米尔的赎罪,是因为哈桑本不必回到那个罪恶的国家。是因为索拉博的生活本应该充满希望。“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喀布尔,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一条终结轮回的路。于是,这沉重的故事让我看到希望的光……

            即使存在着这些问题,《追风筝的人》也还是一本出色的小说。主和仆、贵族和贱民、朋友和兄弟,历史和现实,种种转变都被刻画得生动而细腻。放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更易洞见人生和人性的复杂。友谊和爱,是在困难之中由弱变强的柔韧派还是在权衡利弊之中土崩瓦解的懦弱派。


            谁敢真的站出来举起右手发誓,我从来没有辜负过任何一段纯粹的友谊,谁敢真的抬头挺胸说自己对朋友忠心不二。我们总是太自信,对友谊误解,对自己的爱误解,对不可能的事信以为真。却从来不肯相信那个就在你身边的,可以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少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你,千千万万次——《追风筝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uu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