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常说,“买东西,卖东西,这个人,可真不是个东西!”
为什么就不说“买南北,卖南北,你这个人,可真不是南北!”呢?
说法有三:

〔一〕在古秦汉至隋唐时代期间,在中国的中原与西北的陕西,分别有各有座超大的一线城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此起彼伏,交相辉映。它们分别做为几朝的都城,同时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个是河南洛阳,另一座是陕西西安(也叫长安)。洛阳在东,古称东都。西安在西,古称西京。洛阳、西安同时都是商贾云集,都是古代贸易最大的商贸集散地。

因此,商人们若是去东都洛阳去购进货物,则叫买西。商人们若是去西京西安(长安)去卖出货物,则叫卖西。

日久天长,就成了人们平日常说的卖东西、卖东西,和做买卖,买卖东西。

〔二〕还有一种说法源于西汉汉武帝时期先后两次派汉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历十三年。第二次:从元狩四年(前119年)出发至元鼎二年(前115年)归汉,共历四年。)大月氏、大宛和乌孙诸国有关。

张骞的使团每次出使西域都把大汉的货物卖到西域沿途各国。回到大汉时,又把使团西域各国买下的西域货物运回来再卖到长安或洛阳。所以说,从东方大汉的货物卖到西域各国,又把西域各国的货物卖到东方的大汉。

时间久了,无论是大汉或西域诸国哪一方的商队,它们从事的生意,不是在买东西,就是在卖东西,古称买卖人,或生意人。人们就把专门从事东西方外贸的商队叫做买东西,卖东西,买卖东西。

以鄙人愚见揣度,新疆人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买买提姓氏,很可能跟他们祖上所从事过的东西方之间的跨境贸易有关。

他们的祖先极有可能也参加过西域各国的商队,赶着驼队,不远千里,来到东方大汉的长安洛阳这两大超级国际市场来买卖东西。因为他们来到这里,除去要悉数卖出他们从西域驼队驮来的东西。比如西域诸国的皮毛之货,金器、大宛国的汗血宝马、说不定新疆特有的囊、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和新疆大枣等都极有可能。

另外,另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就还要从东方大汉买回去西域各国人最需要的东西。比如盐巴、粮食、牛羊、布匹、粮种和丝绸等。他们卖完西域货物后。每天到晚,都在买买买,买就需要提货,每天的工作就是买买提,没有别的。日久天长,那些祖上专门从事或东西方跨境贸易的商队成员,这个社会中特殊的群体,就留下一个非常具有写实特性的姓氏:买买提。

话说到此,在古代的中国。无论是外贸还是在国内的贸易,都可以从我们的历史中找到充足的根据,来说明这“买卖东西”的历史出处。

〔三〕“买卖东西”的第三个说法,和“这个人真不是东西”的唯一一种说法。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的在“五行”有关。
将“五行”分别置于“八卦”当中,就产生了各自配属的方位。

其中,木居东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火居南方,土居中央。所以在《西游记》当中就把我们东方谓做土之中央,“东土大唐”。以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论,包容四海,收纳八方谓之中,这叫做中正和谐,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中字的来由。

木与金,分居东西,做为物品它们都皆可以是有形的,而且都可以制成器物,都可以带走,进行通商交易。所以,东木和西金都可以做为器用改善人们的生活,更可以进行交易。东方之木与西方之金,对于人它们都是有用的。

而火与水分居南北则不同,它们只可做为成物淬炼只用,只能应时就地使用,更不能装上带走、运输和交易。在古代,水火难容,火与水这两种更不可交易。”作为人,无器之用,难成器之人,更不可交往。”所以,从古至今,只听闻有用“你这个人,可真不是个东西!”来骂人。从来没有人用“你这个人,可真不是个南北!”来骂人。

再比如:简书钻贝,在我眼中,就性同水火,水总要流走,火总会烧身,更何况是人也内心中熊熊燃烧的贪婪欲火?

在我看来,因为初心的喜欢。我纯粹就是来简书写文的,在我心中:“简书的钻贝,带不走,更留不住。就真不是个东西!更不能编出个文学的噱头,并以投资之名,把它和文学强行捆绑在一起,非驴非马,来买卖和交易这个东西。”一旦强行交易,水性与人性的贪婪,就会形同水火,火炎上势,水趋下流,势不两立,水火难容。更何况,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无耻下流,分道扬镳,很难达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