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山人海没你荒凉一片,繁华灯火只照见我的碎裂。
分离分别分不开的执念,无关距离和时间。
若此相隔海和天,仍庆幸此生遇见。
——《爱难脱身》by谭维维&Gay
《脱身》这部戏结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爱难脱身》是该剧的片尾曲,歌词其实就是一段,唱了两遍,但是唱得很有故事。笔者一直都很喜欢影视原声带歌曲,歌和事而作,听来别有滋味,其中的情感、人性都更为细腻,能让听者产生共鸣。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非影视歌曲不细腻,只是要反对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歌曲。
言归正传,一开始把《脱身》当作一部谍战片来看,显得不尽人意,后来则更关注了“情感大剧”等标签。其实从整体的角度看,《脱身》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电视剧,笔者倒是更倾向于将其叙述为一个娓娓道来的,有烟火味的“故事”。其实我们都习惯了国产剧谍战片的如高智商男女主,身手敏捷,运筹帷幄,一切都难不倒他们,而一切都那么的巧合正好向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然而这部剧跳出了这个框架,成长中的主人公,男主也会被打被骂,他们会遇到接错头的尴尬,会受到不公平待遇,会有很深的误解,甚至结局也不是皆大欢喜,留下了遗憾与悲伤。这部剧是很真实的,不论是从乔家这个上海的普通家庭入手,一个有着有着纠葛温馨误解的家庭,还是城市到处都是老上海的调调,解放前夕的币值贬值和一系列的特征符合时代气息,还有男女主的成长,和情感历程都是能让观众平视而不是仰望的。

其实想一想,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艰难的,我们在生活中有的尴尬,为什么那些特工不会有?我们怀着一种苛求的心态,慢慢的接受者以往脸谱化的程式。固然特工与普通人不同,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它们必须具备一系列特质,但他们也是人,尤其是那些尚未经历过考验的菜鸟特工,遇人不淑等为什么不会被它们遇上?成长后的特工也许成为了冷面战将,谍海精英,但请允许在那之前都有犯蠢的时候,否则便不是有血有肉。黄俪文的确是一个不合格的特工,但是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她去无条件的相信乔智才,换位思考,你的丈夫也就是你孩子的爹和你的......可以说男朋友,而且是自己还未确定心意的,同时站在你面前,你会选择谁?其实笔者认为,这部剧是很现实的,这里的现实不是指批判主义,挖掘人性弱点的,而是......接地气儿,虽说艺术高于生活,抓的是典型,但是,历史是由小人物组合,杰出人物领导的,小人物的家国情怀与现实生活交织,摩擦,冲突,磨合,共勉才真实。
其实让我最有感慨的还是46集大结局,是不得不说陈坤的演技太炸裂了,说实话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每次都哭,是真的很有感触,演的真的很好。尤其是后半段他坐上车后的戏份,隐忍悲凉而又无可奈何,就如同他承认自己不是乔礼杰后被打在沙发上坐起后,半笑而哭。台北这一边乔智才扮作乔礼杰,目光深邃,说出那个铀原子定论,也算是点明电视剧主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之后或许九死一生,心却永向台湾海峡的对岸,那里有自己的亲人,爱人,孩子和自己追寻的理想。从古至今,为信仰献身的人都值得敬畏,乔智才的选择,关乎亲情与大义。来源于他对自己“是哥哥”的认知和对其他人的责任。在那个大时代下,有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当时败退台湾,有多少人与家乡分离,乔智才可谓是一个写照。这更引发了笔者对大时代和小人物之间关系的思考,时代的命数下,我们都是被支配着,我们有发言权选择权奋斗权,却没有翻身权,所有人的利益交杂,岂容一人独大?像《北平无战事》的结局一样,大局之下,我们都是微茫。


当然《脱身》作为一部以谍战为标签的剧,在其剧本情节设置方面还有可改进的地方,但世间本就无十全十美,在奋进之时也可以给自己一首凯歌。最后,为《脱身》和其剧组以及主演点赞!
PS:这篇文章是我在从前写的,如今再把它发表出来,一是有感于近来一些事情的思考,二来是借此主旨希望能够给自己给大家一些生活的启事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