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除了关系,啥都不是问题!

人生,除了关系,啥都不是问题!什么意思?谁说的?
人生就是一个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过程,这个“关系”包含哪些关系?主要包含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事情的关系或者叫做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事情与事情的关系或者叫做事物之间的关系。这个先作大约介绍,等简单介绍一下“谁说的”,再具体分析这四种关系。
据有资料记载以来,第一个说人生关系的应该是三皇五帝之一的尧帝,《论语 尧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尧让位给舜的时候说道:“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到你的身上了,处理各种关系要注意不偏不倚保持中道!假若天下的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上天给你的福报禄位也会永远地终止了。” 舜让位给禹的时候也说了这话。
所以第二个说关系问题的是舜帝,当舜帝年迈之时,通过精心考察,决定把帝位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是华夏文明的火种,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便是以“心”为主题的这十六个汉字。舜帝对禹帝说:人心险恶难安, 道心微妙难守,为政者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必须注意保持认真仔细、初心不改(惟精惟一),保持不偏不倚、持守中道(允执厥中),才不会辜负人民的期望。
第三个说关系问题的应该是周公,周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如何做到“允执厥中”。有诗为证(唐代白居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周武王伐纣灭商、完成天下分封、建立周朝后,身心劳累过度故去。继位的周成王尚处年幼,叔叔周公辅佐成王,天下流言周公想取而代之,几个王叔和殷商残余乘机叛乱,周公团结各方力量,南征北战平定叛乱,让天下重回太平,并吸收古今智慧编制出影响后世治国方略的奇书《周礼》,对世间三百六十行的关系作出界定、定出原则、明确管理关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周礼》发挥的关系作用。成王成年后,周公及时还政,回到自己的封国,死后被周成王以最高礼遇埋葬。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国功臣可谓数不胜数,能够得以善终的只有一部分,被后继之君追谥的也仅仅数人,能够在死后葬于先王墓的也仅剩一位,那就是周公姬旦。周公一生用“知行合一”亲身体证了“周”的含义:周全、完善、圆满处理关系,成为儒家尊为先师“元圣”(孔子被儒家称为“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被孔子一生视为学习效仿的榜样,痴迷到什么程度?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处理关系的思想,希望经常梦见周公得到教诲,所以各位请心怀敬畏理解“梦见周公”这个成语,别人希望“与善人交”,孔子希望“与圣人交”,这是最高大上的事,不是可以随便用来挖苦讽刺人或搞笑的。
第四个重视人生关系问题的不用说那就是孔夫子了。“五伦十义”就是“关系”问题的最精妙、最简洁、最直接诠释:孔夫子认为,人生就是关系问题,只要处理好五对关系,人生需要做的,需要追求的,人生的自我实现,人生的超越自我,人生的幸福美满,就全部OK啦!哪五对关系呢?就是“亲子关系”“弟兄关系”“长幼关系”“夫妻关系”“干群关系”,所谓的“父慈子孝、兄良弟悌、长惠幼顺、夫义妇听、君仁臣忠”,就是这个道理。说实话,今天仍然是这个道理,难怪人家孔夫子能够被称为圣人,这个发现具有万古传承的意义,也就难怪有人赞美孔夫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倒不是说假如没有孔夫子,宇宙星辰就不存在不运行,而是孔夫子的单刀直入说明“五伦十义”让天下人明白了“关系”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这就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不同。处理好亲子关系,处理好弟兄姊妹朋友同事同辈关系,处理好长辈、老师关系,处理好夫妻关系,处理好群众与领导、领导与群众的关系,生活幸福、工作顺利、事业有成,个人幸福、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稳定,那不是所有人眼中最大的希望和理想么!?
后来说关系的圣贤们就数不胜数了。心理学界说的最全面,并得到所有流派认可的应该是罗杰斯,人本意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关系为本,技术为末”,提出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关系理论:真诚、尊重、共情,罗杰斯认为:咨询师与来访者必须建立真诚如一、无条件接纳、共感理解的关系,真正的咨询才会发生,心理治疗才会有效,甚至一旦良好的咨访关系建立,来访者的治愈就在自动发生。很多心理咨询治疗家也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身就有治疗作用”,所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并把良好关系作为咨询过程始终的重要技术强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不仅发现了人的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与被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超越自我需要,让心理咨询与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关注个性化的关系建立,更重要的是马斯洛体验并发现了“高峰体验”现象,这是自我关系协调、人格完善的最佳状态或境界,这个发现对自我完善和帮助他人成长价值不可估量:神经症治愈有了信心和方向!现代教育家们也高度重视关系的作用,学校存在的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此外还有干群关系、教师之间关系、教学一线与后勤保障关系、家校关系、学校与社会关系、教师与教材的关系、学生与课本的关系、师生与生活保障和教学条件的关系等,千头万绪都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以“三风一训”体现,即: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这个时候再返回来理解舜帝所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如何理解人性?如何兼顾需要?如何保持初心?如何追寻目标?就在其中。人说穿了就是一“神兽”,既有崇高的理想追求,也有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作为为政者,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心理咨询师,要明白任何偏执偏激都不符合“允执厥中”的标准,适中、中庸、中道才有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最后再来说说关系的有关内容。前面说过关系问题主要包含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事情的关系或者叫做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事情与事情的关系。简单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可归结为八条:一是认知能力健全;二是情感表达适度;三是行为表现正常;四是意志品质坚强;五是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六是认识他人,悦纳他人,欣赏他人;七是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八是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理健康八条标准其实表达的就是以上四种关系,人活在这个世界,首先就是要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擅长与不足,接纳自己,整合人格。其次是认识他人、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是作为社会性动物的必须。再次是处理自己与工作、学习、生活、交往、休闲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这些需要,过度或缺失都会带来心理困扰。最后是处理各种事务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心理定律叫做“蝴蝶效应”,说的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很多事情之间看似没有关系或关系影响不大,但如果仔细研究,事物之间往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或关系。所以,人生的自我实现,人生的超越自我,如果只知道直奔目标而去,往往是事与愿违的!不能忽视所谓的小事,不能轻视所谓的小节,很多功败垂成就源于小事埋下祸根。
人生一切都是“关系”二字,圣贤们处理关系最后得出的结论很多,但有两个是值得深思借鉴的。一是我能改变什么?二是我救助了他人还是他人成就了我?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不能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在我临终之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此改变我的家人。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可能就能改善我的国家,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米拉日巴尊者说过一段很有哲理的话:未开悟前,我以为我在度众生;开悟以后,才发现是众生在度我。每次行善,我以为我是在帮助别人,直到后来,我发现是别人在帮助我。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他们冒着下地狱的危险来成就您。所以,谅解并用慈悲心去祝福他们,因为即便过错是别人的,业障一定是自己的。
人生,除了关系,别无其他,万千关系,最后只有一个关系,那就是儒家所说的哲学家高呼的:认识你自己!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