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Tech大学
我的网络社交变迁史

我的网络社交变迁史

作者: 不能为空 | 来源:发表于2014-06-07 22:59 被阅读506次

    我很有幸,几乎是经历了社交网络诞生以来的所有形式。从最早的匿名聊天室,BBS,再到QQ空间和5Q(校内(人人网的前身)的前身),再到微博,再到微信,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方式在不断的变化,也在进化着。

    本人最早用过一阵子匿名聊天室,主要是门户网站的和QQ的。一般都是天南海北的城市聊天室或某一兴趣的聊天室,在里面聊天的感觉很好,什么话都可以讲,反正谁也不知道你是谁,在哪里,有的还有私聊功能。总之,那是一个不在乎身份的时代,也不在乎个人的形象塑造,谁都可以在网络里尽情的排泄心中的各种欲望。

    后来QQ有了类似查询归属地的功能和一些秀和个人空间装扮的功能,人们开始有意识的注意起个人的隐私和形象起来,但一般的也只是在空间里转载点文章而已,这已经算高端的了。再后来校内兴起,大学生们开始在校内网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同时也在不断的用个性的模版来装扮自己的页面,那是一个模版泛滥的时代,只要你随意打开一些人的首页,你就会发现,彼此的首页是那么的绚烂多彩和与众不同,那也是一个没有审美的网络时代,或者说是在寻找什么是美的网络时代。

    那时候QQ空间和校内网是最火的两类社交网站,一个基QQ好友关系,一个基于同学关系。我从来没有用过QQ空间这个东西,也没有用过什么钻,什么秀,什么拍拍之类的东西,每次我好奇进入一些人的空间首页我总是被各种不停闪烁的特效和火星文字以及不知道哪里发出来的音乐而烦的直接关掉页面。也许是我已经读大学的缘故吧,总觉得校内更适合那时的我,也更接近真实的社交环境,没错校内就是更真实一些,因为它有身份验证,而使用群体——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注重个人形象和口碑的年龄,所以校内网的内容质量更高,更真实可信。

    那时我也算是一个校内网的老用户,喜欢在上面发一些个人的状态,偶尔也会有感而发的写几篇日志。早期的时候同学间或者同一个学校的同学之间彼此访问和回访的频率很高,大家都对这个平台很感兴趣,所以大家在发东西的时候也很注意质量,或者说很注意用词和包装。那个时候还没有学霸、装13、炫富等现在常用的词汇,大家大多是发一些个人的感悟和日常生活的趣闻。那是一个很好的年代,不过没过多久,随着网站的发展和更多的人的加入,校内也变得越发娱乐话和浮躁,比如说出现了各种网页游戏以及各种互动类的帖子,这些措施虽然是网站要提高用户活跃度的一个好方法,但是缺是缺乏考量和不注重质量的开始,当然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这些东西出现的早晚也都是时间的问题。后来我删除了我在校内上的全部信息,只留下了最基本的信息作为曾经存在的标识。

    后来我写过一阵子博客,其实就是写日志,找个没人的新环境重新写些东西作为纪念。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样子就不写了。10年我开始使用新浪微博,那时候微博还没有什么人用。之所以用微博是因为我觉得140个字很简洁,很多时候想记录的东西其实都用不着专门写一篇日志,而微博又是非常迅速和简洁的,很适合写一些随时的感悟。早期的时候我主要是写给自己的一些东西,没有一个好友,甚至连僵尸账户follow我都会被我干掉。过了一年多,微博火起来了,很多朋友、同学都有了账户,我也被社交网络给“挖掘”了出来,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开始互粉。开始我还是喜欢写写东西,但是渐渐的,我发现,我写的东西并不纯粹了,我感觉它并不是完全写给我自己的,有些外在的因素对我写的内容产生了影响,比如我会在意修辞手法和语句格式,比如我会偶尔发一些明显是show给别人看的一些东西,我觉得这样违背了我当初写微博的初衷,社交网络对我的本心产生了压力进而将它扭曲,长此以往,可能我会成为社交网络的傀儡。所以,我删除了我所有的微博,不再写微博。后来我也很少上微博,当一个社交生态环境越发成熟的时候,外表看是繁荣的,可用心思辨,尽是浮躁和肤浅充斥着一切角落。

    我也使用微信,但从来没有发过任何朋友圈的东西。早期只是觉得好玩,但并不看好它能够撼动微博作为信息分享的霸主的地位,因为微信的生态系统太狭隘,朋友之间能产生多少深刻思想的碰撞和高质量信息的交互呢?现在的微信到处充斥着购物、养生、经不住推敲的谣言、没头没脑的励志鸡汤文,让人看了只能产生自我麻痹似的自我激励。信息快餐时代的快言快语,如果当书读,当道理看,当哲理品,那它只能腐蚀人们思考的意识,弱化人们反思的本能,因为那不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东西。人们都是在被动的接受信息,因为这样最简单,不用花时间和精力去写、去学,只需要点一下分享或者转发就可以达到自己在这个网络社交环境“发声”和“传播价值”的功能,再说所分享的东西又是那么养生、那么励志,何乐而不为呢?

    再后来,我来到了简书,毕竟我还是要写些东西的,不为了给别人看,只为了给自己留下些生活的感悟和感动。我不在乎网络社交,我只在乎我的初衷和本心。至于社交,还是要回归本质,到生活中去践行才是啊。

    现在好多人都注重给自己弄个网络上的个人品牌,从个人独立博客,到微博,到豆瓣,到微信,大家都想利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契机让自己的信息和形象更加的可以触摸。其实这就是社交网络发展的本质,它利用人们的这种希望被认可被认同的心理,勾勒出了一张无比完美的网格,让人人都能在里面找到存在感。当人们被牢牢的粘在这张无形且无比庞大的社交网络当中的时候,自然也就只能顺着网络的丝路攀爬,从既定好的一条线走到另一条线,但是再怎么走,都还是在这张无形的网里,没有尽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网络社交变迁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zd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