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首歌,记得高三的时候在同学家里复习完之后就放上带子听歌,那时赵传的歌也是我们在深夜里听的最多在无人的大街上唱的最多,感觉很孤独,很沧桑!时间过去七八年了,我们也从真正的青春年少,变的满心沧桑。许多的同学好友,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爱情的波折,事业的起落,有的已娶妻生子,有的孤身一人,有的还在飘泊。
可是,无论怎么艰难,每个人都没有放弃过,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活着,这里面也包括我。有时候真的感觉前无去路,后无来路,都是再过几年就要奔三的人了,命运的晦暗不明和前途的跌跌宕宕,怎能让人在夜里一无所想。在网上看了一篇叫《80后的小鸡鸡们还好吗?》看的人想哭,就像网上流行的那句话,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
我妈说我是属鸡的属鸡就得自己用两手抛着吃,没有祖业可以庇佑,没有亲朋可以帮你,一切的一切,必须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获取。我信这句话,因为我这三十几年的生命历程就是这样过来的。
去幼儿园没人接送,第一次去小学没人接送,上初中是我自己报的名,上高中是我自己选的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学会的生火炉子,炒洋芋菜,焖米饭,缝衣服,缝裤裆,骑自行车。小时候,穿着棉衣棉鞋,可还是把脚和手冻了,又痒又疼,真的很想拿把锯把脚趾头手指头都锯掉。那时家里条件也不好,问大人要一毛钱,都要问为什么,这对现在的小孩来说可能是不能接受和不能想象的吧,可我的童年就是那么度过的,倒不是说父母对我不好,只是那时条件就那样,还得拿钱过日子呢。因为我是姥姥姥爷带大的,所以对他们有着很深的感情,这种感情整整陪伴了我20多年,直到他们都已逝去,到现在我还是经常梦见他们,而每次基本上都是哭着醒来的,我想他们。姥姥家在农村,我七岁之前一直都在姥姥家,所以像地里的活,虽说不会真正干,但起码都知道,什么东西是干什么的,也还是帮着做点能做的(这当然是已经十三四岁以后的事了)。最过瘾的事是和小舅们下河捞鱼,捡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大夏天的能在自己身上晒个背心出来。等到五六月份山都变青了,我们就去山上抓蚂蚱,挖野菜,用麦秆编蚂蚱笼,放在七月的葡萄架下听有点噪声的蚂蚱鸣。到打麦子的时候,家家们前都有场,场是很平很光的那种,可以脱了鞋在上面走,有点凉又有点给脚按摩的感觉。到碾场的那一天,都是三四家或者更多家人一起过来帮一家摊场,碾麦子。而对我们来说,可以到那些碾场的人家去吃长饭(相当于臊子面)了,不是说自己家里没有,就是觉得别人家里的饭香。
到十七八的时候,已经很少去姥姥家了,因为要上学,因为有了自己的同学,铁哥们。穿着城市里孩子穿的衣服,一个骑着三轮车,两个在后面推着,大夏天的拉着一车牛粪穿过大街走过小巷,或许有的人在看着我们,可是谁管啊,要看看去呗.青春年少的日子我们怕谁?曾在大雨滂沱的夜里,在大街上狂奔,回到家三个人都没一处干的,还可以边跑边唱歌,到现在还很怀念那些日子,可是却不愿意再跑了,怕别人笑我们,也怕雨水把自己淋生病了.上了大学学的不多,只是学会了很多的忍让,怎么去做人,让我明白了出了家门,你就不在是父母的宝贝,不是谁都可以忍让你,也不是谁都愿意在你生病了没钱了照顾你!
2003年的元旦过后的一天,父亲突然病倒了,等我回到家的时候,所有的亲戚都在医院,我急忙去医院,推开门,看见我爸躺在床上,我叫了一声爸,他想答应却说不出话了,想起来却挣扎不起来,我看到他的泪下来了,我跪在床边放声的哭起来,所有的人都摸着眼泪,此情此景我永远不会忘记,直到我现在想起来了,眼泪就会下来。我可爱可敬父亲病到了,倒下了一座大山,那一刻我知道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儿欲养而亲不待。在医院的两个月里,我每晚都趴在我爸病床前,拉着我爸的手,告诉自己谁也不能把他从我身边带走。父亲用坚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后来他告诉我,在他昏迷中有个声音让他回来,我知道那是因为他放心不下我们。现在父亲的病基本上好了,但是有了后遗症,不过这对我来说很是幸运了,因为我可以回家痛痛快快的叫声爸,因为无论我现在遇上多大的困难,家里面有多大事,我都有人来商量,让我感觉我不是一个人,还有一座大山靠着呢,心里塌实!
今天感到很失落,突然想起听赵传的<成全>,觉得歌词写的很好,听着他的歌,想起了许多的往事,所以就写了下来,书上说人在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会回忆以前的许多的事,而我们这个年纪过分怀旧不是件好事,不是说每一个微笑背后,都是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人海茫茫愿像我一样的人们,难过,哭过却也依然有生活的信心,依然能有前进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