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0年4月4日将会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中留下厚重的一笔。五千年华夏文明长河的涤荡,在今天,中国首次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向那些在疫情中逝去的生命表达诚挚的哀思与悼念。
与往年清明时节雨纷纷不同,今年的清明节是阳光明媚、春光融融。大自然节气按照自己的节序不断地变化,人们很难再用原有的老黄历来推定。看云识天气、出门观天象是世人长时间积累的生产生活的经验,但是,时至今日,昔日的经验已经慢慢失去了准确度。对于大自然的认知,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成为最可靠的工具。有了高科技工具的助力,人类似乎潜意识地感觉到自己已经越来越清楚地了解和认识大自然,征服大自然似乎就指日可待了。
有人说:“人是最可悲的动物。由于盲目地自高自大,往往会把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咋听此言,似有夸大其词之嫌,但是静言思之,从远古一路走来,自地球上有人类始,人与自然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可是结果则是让自己焦头烂额。即使偶有胜利,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里不是悲观,而是许多血淋淋的残酷现实摆在那里。)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人类表现出屡败屡战的勇气,其结果换来的是陷入恶性循环的沼泽。之所以这样,根源在于人类始终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傲视异己,并以极强的征服欲和占有欲处理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殊不知,作为自然万物中的一个极普通、极渺小的存在,人是很难突破大自然规律的限制,也不可能改变大自然运行的规律。面对茫茫的宇宙,人类对其的认知还不到百分之一。生命的短暂,能力的有限,决定我们在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时,应该以敬畏之思相待。只有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与之和谐相处,才会实现天人互益。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一旦被打破,最终受害的将会是人类自己。
和谐安宁、富庶安康是人类追求的生活状态。可是,理想与现实很难实现无缝对接。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共性,但天灾人祸往往会毫无征兆地降临到人类。其实,仔细分析汉语词汇会发现很多蛮有意思的东西,像“天灾人祸”,从语义关系上看,描述的是“天灾”和“人祸”两层意思。但是,用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来审视这两层意思,则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顺序,而且还隐含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对大自然的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原本封闭的链条被打破,于是就有了山洪和泥石流,有了沙尘暴,有了地震,有了海啸......这些看似是大自然自身喜怒无常的表现,但其诱因或多或少都离不开人的影子,都有人在发挥着作用。
尽管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渺小,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高傲的人类始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仍进行无味的抗争。在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之后,不是进行自我的反省,反而是变本加厉的施暴于自然。当这种循环建立起来之后,作茧自缚的人类更多就扮演起刀俎上鱼肉的角色。简单回顾人类所遭受的大自然的惩罚,从黑死病到埃博拉,从巴西发生的瘟疫到美国爆发的流感,从SARS到新冠病毒,不论是医学不发达或欠发达时期,还是医学水平发达的时期,当这些灾难爆发时,都是以无数无辜生命的逝去为代价而终结。在抗击灾难的过程中,人类穷尽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都很难在极短时间里遏制住灾难的蔓延。无法遏止,并非意味着人类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当灾难降临时,正是有了无数的勇士舍生忘死、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躯修筑起钢铁长城,才避免了灭顶之灾的发生。在安定祥和的日子里,工农学商兵各个阶层在各自的岗位做着自己的事情,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各行各业就涌现出一批批“铁肩担道义”的勇士。在灾难面前,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舍我其谁的勇毅。可以肯定,他们冲锋在最危险的前沿时,根本没有想到什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道理。他们舍小家,更多是出于一种职业的本能,甚或是人性的本能。现实中没有谁想成为英雄,但是“时势造英雄”。
身为普通人,干着本质的工作,过着平平淡淡是日子。可是,灾难发生时,一个个没有失掉社会担当的人会义无反顾地冲在前面。就近几年在中国发生的灾难看,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98年的洪水到08年的雪灾,从03年的非典到20年的新冠,在灾难面前,没有了高低贵贱的分层,没有了男女长幼之别,只有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战天斗地”。年长者用睿智诠释“老骥伏枥和烈士暮年”的真意,年轻人有青春和热血谱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正是有了他们前仆后继,才让那些濒临绝境的人看到了希望,让他们冰冷的心感受到温暖;也正是有了他们临危不惧,才让灾难造成的损失能够降到最小。不过,取得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以牺牲很多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为代价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乏“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和舍身求法的人”。正是有了这些脊梁用铮铮铁骨撑起国之大厦,其才能屹立于东方而不倒。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场毫无征兆的灾难的降临给社会、给生活造成的损失巨大,给人类的心灵造成的伤害很深。没有硝烟的战争,剥夺了很多鲜活的生命。撇开外在的附加,在生命面前,每个生命体都是平等的,都拥有活着的权利。不过,更多人能够很好地活着,活出尊严,其背后有很多人默默地守护着。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更多人的平安幸福。职业和身份不再重要,从为了守护一方平安而不惜牺牲自我的角度审视,每一个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先生”。时间永是流逝,但一个个用生命书写的名字将会永远刻录在历史的名册中。(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陈士同)
网友评论